和农耕之间互利的关系。而且在这今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必须靠大开荒地,以田地数量来弥补单位产量低下的。
“郭先生,你担心什么我知道,天下之大,你还担心我大明子民没有耕种之地吗?”刘浩然心里还希望通过国内耕地限制,迫使百姓们向外移民。按照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人口基数,要是方向对头。不要说全世界,全亚洲都已经被中国人占满了。只是中原王朝历朝历代治国的策略是将百姓死死约束在土地上,不让他们外流,所以百姓们被窝在一处,人口迅速集中增长,土的慢慢地变得不够用,加上土地兼并,使得矛盾激化,结果造成内乱,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可乘之机。
几经犹豫,郭景祥虽然心里还有意见,但是勉强接受了刘浩然的新国策,只是这一国策耗时巨长,一时半会是急不来的。
刘浩然与郭景祥等人协商,先派遣得力官吏和农牧研究所、诸农业大学等专业人士赶赴陕西各地。摸清情况,再制定详细的政策。
第一件事初步解决,刘浩然便提出了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如何处理西北人口众多的回回,也就是穆斯林。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穆斯种在西北地区获得长足的发展,加上元廷原来广袤的疆域和“征服”使得很多中亚信仰伊新兰的穆新林回回迁居西北,甚至向中原发展。
刘浩然决定对穆斯林采取两种方式,对于已经被汉化的穆斯林,也就是丢失了本民族语言文字,改用汉字和汉文化,仅保持宗教信仰的穆斯林,刘浩然将其定位为回回,采取拉拢方式。对于这些回回,刘浩然准备将其分散迁居,以“大分散。卜集中”的方式将他们全部迁居到汉人集中地地区,使得他们从西北的多数人口变成少数人口,再以周围的汉文化加以“侵蚀”让儒家思想好好熏陶一把他们。
当然了,对于这些回回“宗教自由尊重宗教风俗”等政策是要提的,反正中国历来是宗教政策非常自由的,佛、道小穆斯林、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等宗教都可以在中国土地上找到一席之地。但是刘浩然表面上实行“宗教自由”但是骨子里还是推行儒家为主、中华传统思想独一的政策。不管你信什么教,你的子女总要上学吧,那么学校里教得全是中华传统思想和文化。刘浩然已经为大明确定了官方语言,那就是汉语,其它任何语言,包括蒙文、藏文等其它文字,官学等官方和正常生活中你是看不到了,只集在国史馆、大学等专门的机构看到。
对于那里还有自己的文字文化的穆斯林,刘浩然毫不犹豫采取打压政策。大明迟早是要向西发展的。那么这些穆斯林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接受华夏文明,成为回回,接受官府的安置和管理;第二,你必须向西退去,回到你穆斯林的势力范围去,到那里你想怎么活都是你的事情,到了大明的地盘就就必须服管制,胆敢作乱反抗,你先问问明军手里的枪炮再说。
刘浩然知道历史,西北幕来就因为
“亚,小顺识宗教问题搞得动荡不安。他必须借着大好时机把这里见。对于其它残酷的宗教政策,刘浩然已经够宽容了。宗教自由,允许你信仰自己的宗教,但是你不能对大明的主体文化和思想产生冲击和危害,你必须成为这个主体下的一个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