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孙承宗15631638(2/3)

四年来,孙承宗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自承宗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不但扭转了原先的那颓败之势,且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好。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

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天启五年(1625)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首先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是时,关上兵名七万,顾无纪律,冒饷多。承宗大阅,汰逃将数百人,遣还河南、真定疲兵万余。”“乃定兵制,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十五营为三,而将帅以营为署。兵不离将,将不离帅,教肄分而稽便。”经过整顿,使“兵将一清”提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能确保二百里外的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的决计守宁远,颇战略光。

孙承宗回到北京,即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并建议解除王在晋的兵尚书及辽东经略之职。熹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将王在晋调任南京兵尚书。自此,八里铺筑城之议遂息。

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天启三年(1623)九月,孙承宗命祖大寿修复宁远,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各城。召辽人回故居,垦荒屯田,重建家园。又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确保军需。宁远城竣工后,调袁崇焕镇守。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并备前屯,充当其后盾。在袁崇焕的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成为一座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

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表示支持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在关门防务上“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北防角山。则从望海台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陆则三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北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经五个月的惨淡经营,稳定了关门局势,并为恢复辽西失地,固了基。

王在晋调走后,山海关的防务采取并贯彻了孙承宗与袁崇焕主守关外的战略。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布置成一固的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防线。在屡次碰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保关门,必先固辽西;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署宁锦防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