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两河百郡宋山川一(7/7)

,亦算是后起之秀,来日亦可期待,较之湖北路江河日下,不知好了多少……。

“若以此看来,所谓地气南移,亦只可存而不论。湖北路亦是南方,这地气南移,为何独独不眷顾湖北?而如湖南、广南东西、黔州诸路,难道便不是南方?为何地气不往那里移?南方兴盛之地,如闵蜀一东一西,相隔数千里,却把中间的荆湖南北给忘了?这地气南移之法,未免过于不可捉摸。其实同样的道理,亦可用于北方。西北诸路,以忭京与京东路学校最多,故这两地的状元最多,人才亦最盛。期于诸路,安史之乱以后,土地残破,百姓困于战争、劳役,哪有余力办学校?此消而彼长,便难免有地气南移之说。熙宁兴学诏以后,陕西路学校办得最好——这这是全赖子明与范纯仁之功——故我以为,陕西之将来,未必不能复兴如汉唐旧观…”

桑充国嗟叹了一会,方又说道:“除此四地外,如荆湖北路,却正好是个反例?#65310;:北路在历史上曾经人才辈出,然不知何时,荆湖北路却衰落下来,本朝以来,荆湖北路偶尔出几个名臣,便全是靠的那点遗脉还没有断绝。与之相应的,则是荆湖北路今日教育之盛,甚至还不如荆湖南路了。如今荆湖北路唯一学0斓慕虾玫模便是岳州,乃是腾元发的遗泽。而湖南路自建国初重建岳麓书院以来,讲学之风大盛,熙宁兴学校诏颁布后,湖南虽还远远及不上闵蜀吴楚,然于东南诸路之中,亦算是后起之秀,来日亦可期待,较之湖北路江河日下,不知好了多少……。

“若以此看来,所谓地气南移,亦只可存而不论。湖北路亦是南方,这地气南移,为何独独不眷顾湖北?而如湖南、广南东西、黔州诸路,难道便不是南方?为何地气不往那里移?南方兴盛之地,如闵蜀一东一西,相隔数千里,却把中间的荆湖南北给忘了?这地气南移之法,未免过于不可捉摸。其实同样的道理,亦可用于北方。西北诸路,以忭京与京东路学校最多,故这两地的状元最多,人才亦最盛。期于诸路,安史之乱以后,土地残破,百姓困于战争、劳役,哪有余力办学校?此消而彼长,便难免有地气南移之说。熙宁兴学诏以后,陕西路学校办得最好——这这是全赖子明与范纯仁之功——故我以为,陕西之将来,未必不能复兴如汉唐旧观…”

桑充国原本只是来探望石越的伤势,因众人闲聊,说到南北之别,这时候侃侃而谈,由南方之兴盛,而大谈教育之功。在座之人,都是一时人杰,联想到桑充国一向的主张,听到后来,自然都知道他的炫外之音是什么——以桑充国的性情,这实已是他所能绕的最大的一个弯子了。

“长卿说的不错,这天下之事,有些事看起来象天命,其实依旧不过是人事。”石越接过话来“只不过,长卿,为政者固然不能没有远见,但也不能太有远见。眼睛看得太远,反容易忘记脚下的石头。”

“子明…”

“长卿之意,我已经明白了。”石越摇摇头,阻住桑充国,又道:“长卿上次送来《学校论》第一卷的初稿,我也拜读了。提高识字率与男童就学率,于我华夏种族之兴盛,的确至关重要。不过如今之局势,朝廷只怕暂时无暇他顾…”

出乎众人的意料,也出乎石越的意料,桑充国竟然认真的点了点头,道:“此事我亦知道。其实我这次来,原只是为探望子明的伤情,并无他意。而且我也知道,有些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子明既已看了第一卷初稿,便当知道,我在〈〈学校论〉〉第一卷中,说过学校非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