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三朝元老心方壮二(2/4)

越也罢,司光也罢,他们的相位并非就是铁打的。

“既然有这四不可,那还有甚可说?”司光平静的回“无非是背一战罢了!”

“自然不能关扑,关扑全凭运气,岂足为法?”司光摇了摇“当年韩信背列阵,可不是博运气,他庙算之时,已有胜机,不过是将士卒置于死地,激发其求生之斗志。后人若不明此理,便加效仿,必然兵败死,为天下所笑。”司光望着石越,又说:“明难以为钞,竟已全无胜机吗?”

“背一战?!”石越猛地睁大了睛。

石越其实并不知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但是,这已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路,而这,也是司光能完全理解的,从这一来看,石越甚至不能说自己比司光懂得更多。

“我有一个习惯。若是一件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看起来用任何办法也无法解决之时,我便会回到事情的起源,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思考对策。”石越拿起筷,夹了一心送到嘴里,似自言自语一般,开始向司光说明他的设想“用这个法,我终于想明白,今日钱庄只危机在于钞,钞之危机,其实只是一简单的算术题。”

“难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司光已经完全悉石越的心情,石越的确在动摇,他缺少信心,但是他心里,却依然反对废除钞。“明是领过兵的人,其实行军打仗,亦是如此。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幸运的只打有必胜把握的仗。有时候,亦需要背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此之时,惟意志定者,方能是最后之胜者。”

“但我亦知,这本金却是一笔款。”石越坦率的说钞发行的总额,连钞局都是一笔糊涂账,张商英大概算了一下,大约在三万万贯到三万五千万贯之间。而各路的钞也不尽相同。之情况,亦无准确之数目。至于钞在各地之间的通情况,那更是不清楚。其实,无论在农业、工业,还是在商业上,大宋都并非一个整货社有一重要之主张,大略是说,在大宋朝之疆域内,至少可以又分成京畿、西北、东南、京东西、两湖、川峡共六个相互独立的区域,这六个区域,虽然互有联系,却又自成一。甚至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党任何一方任何方式的傲慢,都会在这脆弱的互信间留下相互忌恨,相互不信任的。石越的目光绝不会只停留在前,他也不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理所当然,并会永久持续的。所以,每一件事,他都必须谨慎行事。绝不能让就旧党或者新党认为自己傲慢。

然而,此时此刻,石越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如何应付目前的危机上。

石越摇了摇,司光的话,并未能让他更加有信心,但是他至少已明白司光的心意——司光是希望他能够钞的。这对于于动摇中的石越来说,亦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自从到右相之后,石越一直想要避免的,就是朝局再次陷你死我活的党争。尽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石越自登上相位之日起,就下定决心,要力行,让新、旧两党都看到合作的好。无论是新党、旧党,还是所谓的“石党”三派之间的政治主张,都绝不是完全对立,火不容的。石越相信,在三者之间,存在一个最大的公约数,那就是三党都相信必须寻求改变,必须什么来挽救这个国家。目标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方法。既然如此,那么妥协与合作,就存在着基础。石越不断煞费苦心地像三党的重要官员们输这思想,但他也知“调和”之不易,在他了解的“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调和”失败的例。石越知,目前在三党之间建立起来的互信,是非常脆弱的——它一方面是因为吕惠卿执政后期带来的惨重教训让人们依然还记忆犹新;另一方面,却几乎完全依赖于司光、王安石和他本人三人的政治智慧,并且凭借着三人的威信维持着。记忆会随着时间而淡化,司光、王安石、石越也不可能一直活在世上,特别是司光、王安石年岁已,如若他们去世,这互信很可能会崩溃。

但此时的石越,看到了远方,却似乎忽略了脚下。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支持者、追随者,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这些人,自潘照临以下,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更大的主导权,或者说,他们希望得到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面领导权。石越在无意中忽视了,他的追随者,并不曾如他一样,对于党争的危害,几乎是有一心理上的影,他们的经历与他不同,因此,对事的看法,也难免会有偏差。

“正是。”石越:“便只是一算术题。钞之问题,便是无本发行。只要将这本金筹足了,钞便终能稳定下来。”

光当然并非是在乎相位的人,但无论是“加税”还是“抢劫百姓家财”却都绝非他所能接受的事情。对司光来说,宁肯不当宰相,这些事他也是断断不肯的。不过,这一次,石越也并非是故意算计司光的好恶,他只是据实直言。

“但事关国运,也能用来关扑吗?”此时此刻,石越竟反比司光保守了。

“算术题?”司光的脑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碰了一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