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三、人的灵xing问题
辜鸿铭帮我解开缆绳,推我进入怀疑的大海。也许没有辜鸿铭,我也会回到中国的思想主liu;因为没有一个富研究jing1神的中国人,能满足于长期的对中国本shen一知半解的认识。去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遗产的声音是一zhong从内心shenchu1发chu的渴求。在中国语言里面有某些东西,是虽然看不见却能有力地改变人们的思想方式的。思想方式、概念、意象、每句话的音调,在英语与中国话之间非常不同。说英语时,人们用英国的方式来思想;而用中国话来说话时,就不免用中国的方式来思想。如果我在一个早上写两篇题目相同、见解相同的文章,一篇是用英文写,一篇用中文写,这两篇文章自会显现有别,因为思想的chaoliu随着不同的意象、引述、及联想,会自动地导入不同的途径。人并不是因为思考而说话,而是因为说话,因为安排字句而思考,思想只是解释话语而已。当我们说另一zhong不同的语言的时候,概念的本shen就披上了不同的衣服及肤se,因为那些字yan会有不同的音se及不同的联想。因此,我开始用中国式的思考来研究中文,而因此使我本能地了解及接受某些真理及意象,在中文和英文两zhong如此不同的语文中间思考真是有点奇怪。我的英文嘲笑中文单音字是光hua、发光的圆石;而我的中文承认英文思想ju有较大的明定xing及准确xing,但仍笑它是可疑而chou象的杂碎。
我必须说,中国人对chou象的观念不gan兴趣。中国的语言就好像女人的闲聊,每一桩事情不是爬,就是走,不是嫁chu去,就是娶回来。中国人的chou象观念,遵循中国人务实的思想常规,常是两zhong真实xing的混合,因此大小代表"面积"(那颗钻石大小如何?),长短代表"长度",而轻重代表"重量"。更令人不可解的,代表"wu"的常用字是"东西"(你的冰箱里有没有可吃的东西?)。严格的哲学概念,"正"、"义"、"忠"、"利",都是shen奥的单音字,且常liu于相似。以是与非为例,它把真与假,对与错两zhong相对的观念并合起来,区域的界线是消灭了。还有心与tou脑分离成为二而一的东西,当一个中国人承认他们用他们的心来思想(我在我的肚子里想,有时我在我的心里想)的时候,那个"心"字是同时指心chang及tou脑,因此中国人在他们的思想中是ganxing的。《圣经》"chang"(owels)字和它最为相近①克lun威尔在一六五○年写信给苏格兰教会会员大会说:"我以基督的chang(爱心)恳求你们考虑你们是否可能有错。"因此,中国人的思想中的chou象概念相当少,或者gen本没有,他们从来没有离开生活的范围,没有沉溺在chou象推论太久的危险。人,像是一条鲸鱼,必须升上海面来呼xi自由的空气,偶然瞥望一下云彩及天空。这zhong思想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哲学中没有理论的术语,没有专门传达思想的暗号,没有"群众"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分别。用一zhong普通人所能懂的语文来写关于哲学的文章,绝不会是一件丢面子的事。中国的学者并不以知识"大众化"为耻。据说柏拉图写了两本哲学书,一本是专家的,一本是通俗的,幸而后来那本专家本遗失,所以近代读者可以享受柏拉图对话录的明朗。如果西方的哲学家,能用柏拉图简明的笔调来写英文,则哲学在普通人的思想中仍可获得一席之地。(我猜如果他们写得清楚一点,会xielouchu他们实在没有什么事情要说。)
①Owels,在《圣经》中,有时作"chang"解,有时作"爱心"解。——译注。
有时我会问自己,中国曾产生过像康德这样的思想吗?答案显然没有,而且中国不可能有。一个中国的康德,当他谈到"wu"本shen的那一霎那会讥笑自己:他的理xing——他可能有一zhong有力的理xing,直接的,直觉的——会告诉他是可笑的。一切知识,在康德看来,是从知识得来:是好的。一切理解是被一zhong先天的心的规律所决定:是好的。一个盲人可能藉他的手指的chu2觉,gan觉到梨pi和香蕉pi的组织是不同而得到关于梨及香蕉的知识。不错,但中国哲学家会觉得在梨pi及香蕉pi中必然有不同的xing质是与chu2觉上的不同相一致的。这zhong知识不是"真"的吗?为什么你要知dao香蕉的本shen和梨子的本shen呢?假定有一zhong和人不同的存在,结构不同,且被赋以不同的jing1神力量,例如,火星人,会用一zhong不同的官gan,不同的方法,去gan觉香蕉pi与梨pi之间的不同。这zhong不同不仍是与香蕉本shen及梨本shen的不同符合一致吗?然而我们谈到以香蕉及梨子的本shen来代替对梨子pi的jian韧和香蕉pi的ruanhua的直接gan觉与经验的了解,有什么好chu1?梨pi的jian韧及香蕉pi的ruanhua,就足以告诉人它自己是什么,这是直接的、正确的、且最有用的。耳朵对于不同的声波,yan睛对于不同的光波的直接了解,也是一样。这是"知识"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