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法国胃kou(2/2)

书写了一本又一本,放在书架上一看也真说得上卷帙浩繁。中国很多学人总是把“文化”二字局限在书籍范畴之内,因此本不承认可成为文化,饮茶可成为文化,甚至连电视算不算文化也表怀疑,我觉得他们是在欺侮中国的实践者不大写书这个病。如果到法国看一看,一个厨师的个人文集排列得如经典著作,随手一翻居然也有大量图表、引文、注释、实例、归纳,看我们的学人再如何来否认文化。

他们被老板们抢来抢去,地位和报酬大大提。时间一长,自我觉也越来越好,再也不必像在廷里那样低眉顺、唯唯诺诺。厨师中有些人还动笔写作,把烹饪经验上升到哲学和艺术,信自己与罗丹、德彪西不相上下,与萨特、毕加索只在伯仲之间。

法国度发展,与法国文化的质取向有关,对此我十分钦佩。质而不低俗,雅而不象,把万般诗书沈淀为衣住行、举手投足,再由日常生态来反视文化,校正文化,这的循环圈令人陶醉。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法国朋友的注意,那就是他们每天在吃的问题上费的时间实在太长。法国很多餐馆,上菜速度极慢,让人等得天荒地老,这几乎成了我们在法国期间不得不经常放弃法国的主要原因。但所有的法国朋友好像都没有我们这么心急,只要在餐馆里一落座就全然切断了时间概念。这当然也算是一悠闲的享受,但据可靠统计,法国人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远远少于国人,时间被吃饭吃掉了。

在这方面,中国厨师“实”得多,他们有些已经名声不低,却囿于文化平几乎不作著述,也不会把自己看成什么艺术家或哲学家。缺少创新是他们的缺,但毕竟不同于科技,依赖的是厚的生态基座而不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发明。法国厨师和中国厨师如果能在各自的行为方式上作一些调节互补,就好了。

其实即便在文化上,这些厨师的著作也比很多学者的书籍更合乎国际通例,因为他们不是只考证前辈遗产,而一定以自己的创造和见解为阐述主。创造开始于每天早晨在菜市场里的挑细拣,非常实在;见解又突破经验的范畴,上升到普遍的人生境界。

也正由于此,以前被那些著名厨师恶痛绝的国快餐,渐渐受到了法国年轻一代的迎,到正规餐厅要一听可可乐,也已经不至于遭到被驱逐的难堪。

然而法国人在好的事情上容易失控,缺少收敛。连一些著名的文化人也有惊人的好胃,而且愿意在书中大谈特谈。谈得特别来劲的有尔扎克、雨果、莫泊桑、大仲、福楼拜、佐拉,而胃最大的,可能是尔扎克和雨果。其实文人胃好,很可能是世界通例,记得以前在学校聚餐,总发现老教授们的那几桌很快就风卷残云,而工人的那几桌反而期期艾艾。但中国的文人可以谈而不愿意夸自己的胃,似乎有什么障碍,没有法国文人坦率。

法国厨师的骄傲有时还表现为一极端化的“专业名节”在某个重要宴会上失手坏了一个菜,或者在家的品评中被降低了等级,他们愿意杀谢罪。这样的悲剧确实发生过,真可以把那似乎浑名节却又只知趋利避害的文化人比得哑无言。但在我看来,法国厨师的这“专业名节”只是由过度骄傲所造成的过度脆弱。

时间原则、经济原则和随意原则成了下一代的生命原则,需要反省自问的也许倒是法国的古典原则。

这样的厨师往往非常骄傲,每天只为层鉴赏者创造,而不愿理会在他们看来够不上等级的顾客。所谓够不上等级,在法国并不一定是指财富标准,相反,很可能是指那些现代富豪,这些顾客居然向这样的餐厅要国的可可乐,或者菜的搭一片混,没有章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