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篇知识的诚实与dao德(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九篇 知识的诚实与dao德

王朔:对中国的知识分子群ti我没什么概念,学院派啦、幕僚派啦等等。

老侠:你指的是八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

王朔:全算上,我总想找个明白人儿,理chu个大概的tou绪。

老侠: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群ti,大致可以分为"民间的"、"ti制内的"两路,"ti制内的"又分为"学院的"和"准官僚的"。

王朔:思想解放运动在当时还是冲破了一些禁忌,niu鬼蛇神纷纷chu笼。

老侠:在思想解放的旗帜下,一大批右派作家重新回到社会中,一回来就鲜hua怒放,当时有一本畅销小说集《重放的鲜hua》,全是当年的右派们的成名作,像刘宾雁、王蒙、刘绍棠、从维熙等等。这批右派作家的ding峰是第四届文代会,这之后,他们不但是作品影响全国,而且也纷纷进入文化领域的权力机构中执掌实权。刘宾雁的报告文学,刘心武的小说、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等。这两批人有共同的特点,都以文字风行于世,又以权力接近高层。王蒙最后坐到文化bu长,刘心武是《人民文学》主编,王若水、胡绩伟。刘宾雁等人也大都是bu级待遇,最低也是司局级。

王朔:这些人是当时的大众文化。

老侠:也是当时的社会思想贫乏所致。

王朔:那学院派呢?

老侠:学院派也分为几拨。像李泽厚、刘再复是一类,走的是哲学、mei学、理论批判的路数,但刘再复后来当了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也成了准官僚。他们的黄金期以八六年召开的"新时期十年讨论会"为高峰,那个会上,刘再复、李泽厚被捧为"理论教皇"了,大会的程序有点儿类似党代会,以学习刘再复的人dao主义文学观为he心,分组座谈,是一次文艺理论界的"阅兵式"。后来让一匹黑ma给搅了。

包遵信、金观涛等人走的是"丛书"启蒙的路数。他们编的《走向未来丛书》成了一代青年人汲取新观念的主要来源,影响之大,记忆犹新。后来内bu分裂了。

还有一zhong路数是内参的形式,当时影响最大的是高尔泰的《异化现象近观》和王小qiang的《农业社会主义批判》,他们的理论超chu了"思想解放"派和右派文人群,ju有qiang烈的自由主义se彩。

王朔:在这些合法xing的知识帮之外,好像《今天》是地下的民间刊wu。他们那批人在文学上对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

老侠:是的。我们上大学时读《今天》和一些政论文章时的激动,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批人是当时没有任何官方se彩的"民间派"。民间油印刊wu中,以《今天》的影响最大。《今天》之所以成为《今天》,不是由于这批人多mingan多shen刻多有才华,与外省的青年人相比,他们"近水楼台"地接chu2到一大批外省人很难接chu2到的内bu发行的"黄pi书"、"灰pi书"。一类是哲学的,如《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一类是文学的、艺术的,如《在路上》、《麦田守望者》、《西线无战事》。还有一批西方的现代派诗歌,如艾略特的诗。还有东欧前苏联的一批"解冻"作品,如《被背叛的革命》、《新阶级》、《斯大林时代》。《人,岁月,生活》、《解冻》等等。特别遗憾的是,哈耶克的《通往nu役之路》也是那时的内bu读wu,但哈耶克对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真正影响,从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这都说明当时的"思想解放"没有多少自由主义成分。

王朔:《今天》的那批人在北京,有机会弄到这些书,你们外省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优秀"和"影响"也沾点儿皇城的恩惠。

老侠:对。就是因为他们先占有了别人无法占有的思想艺术资源,这也是一zhong畸形现象。后来,《今天》派浮chu水面之后,受到官方刊wu《诗刊》的承认,八十年代初《诗刊》召开的青chun诗会就有《今天》的几个诗人,北岛后来还进了作协的诗歌组,那是全国诗歌评判的权威机构。而八十年代之后,《今天》的诗人们,已失去了创造力。江河、杨炼跟着阿城寻gen去了,北岛在八十年代就没写过好东西。唯一jian守自己的人是芒克。他与北岛是《今天》的he心,最严峻的时刻只有他俩ding了过来。《今天》的文字不仅在观点上,更在形式上突破了右派作家们的载dao文学。

"朦胧诗"在理论上的辩护者是"三个崛起"。八十年代北大的民间竞选是又一批民间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祈求政治向合法化的方向走的最早试验。

后来这批人中留在国内的人又办了民间研究所。

王朔:我记得,那时文学上还有一路子,全景式的大报告文学。那时他们的势tou非常qiang,好像代表改革派的最后呼声。

老侠:八十年代的那zhong东西,咱不说它的观念是否现代,现在看来那zhong救世主的腔调也有问题。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