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八篇 谁造就了文化恐龙
王朔:现在有群生猛小生,冲著名人开刀,不光是给余秋雨、王蒙上课,讲台都搬到像钱钟书这类德高望重、众口一词的大师门口。
gan觉上,钱钟书学问很大,ting清高的,拒绝这拒绝那的,似乎不像余秋雨,不像我这么媚俗。
老侠:钱钟书是有学问,也很清高,从媒ti的报dao看,他是爱谁谁,拒绝中国的媒ti炒作,《东方之子》的采访也吃闭门羹。他更拒绝国外名牌大学的邀请,guan你是niu津、哈佛,没戏。而恰恰是这zhong拒绝,又变成了另一zhong炒作,"大隐隐于市"
这条古训又有了当代践行者,越隐越显,越拒绝越有人格高洁的mei名。这zhong生存策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传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多长,隐士成名的传统就有多长,我弄不懂这zhong隐士文化到底是什么——所有的隐士都极有名,且都是"岁寒之松柏"之类的高洁。
王朔:我怎么觉得这像是一zhong成心。
老侠:钱钟书的那zhong拒绝,我以为是一zhong人格上的盲点,也就是狂妄到极致,甚至透明的程度。大家莫名其妙地把他捧上了"钱学"的位置,他就当真了,以为自己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学问家,狂妄到连niu津、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都请不动的地步。而我以为,一个学者总要心存敬畏,像niu津、哈佛这样的地方,chu过多少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呀。一个学人去这zhong学术圣殿,就像教徒走进教堂。如果你还是个学者的话。而且他拒绝的理由是人家听不懂他的学问,他去niu津、哈佛讲学是对niu弹琴。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推崇无所不能的人格神,一个人要是圣贤,就什么都行,进可以平天下,退可以齐家修shen,所有的界限都没有了。作家可以成为绘画或音乐权威,wu理学家可以在经济决策上说三dao四,结果搅得一团糟。
王朔:这就有点儿过了。
老侠:钱的这zhong轻蔑,给我的gan觉似乎是这世界上只有他自己能听懂他的学问,剩下的人皆是附庸风雅的文人或小痞子。我不禁要问,钱钟书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你有什么真正的东西可以使你高傲到狂妄到"一览众山小"的悬崖上?心中没有敬畏的学人,决写不chu好东西。这zhong敬畏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当你提笔时,要时刻gan觉到有一双明察秋毫的yan睛高高在上,命令你必须保持知识上的谦卑与诚实。
王朔:好像孔子也这么自负,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听说钱钟书真的有学问,会若干zhong外语,一弄就是五湖四海,学贯中西。
老侠:钱是有学问,但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方法上的独创。他的《guan锥篇》不过是中国从汉代开始的注经传统的墓志铭。
俗话说:先秦之后没有"子"。中国学术史、思想史在百家争鸣之后,就是一bu不断地把智慧消耗到注经中的历史,四九年后由注孔子转为注ma克思主义。从注经的角度讲,钱钟书堪称一绝,为一桌jimao蒜pi也要找来五湖四海的洋佐料。他声称别人听不懂,他那个《guan锥篇》压gen就不想让你懂,来来回回说些废话,犄角旮旯地掉书袋子,一弄就一大堆旁征博引。据说考钱的研究生要会五zhong外语,我不知dao,这是招收研究生还是借此炫耀卖弄语言天赋。钱有方法吗?没有。有原创的思想吗?更没有。"钱学"的产生很可笑,我想不chu那些捧"钱学"饭碗的人研究些什么。《围城》嘲讽知识分子,"钱学"是对中国学术的最大嘲讽,在思想发现的层面上,"钱学"的研究界的智商等于零。《围城》也就是bu酸甜的小说,人们却把它捧上了天。
王朔:学问的shen奥我不大懂。但我读《围城》的阅读经验与读余秋雨的东西十分相似。都是先听说如何如何好,拿来一读,文字迷人,给人的直觉这人有学问。
但当你再向shen读,视野开阔了一点儿,就会觉得这人是在玩hua活儿,表面迷人的功夫如此shen,其实里面没什么。他只是在炫耀他的趣味和学问,他并不想严肃地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