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辑情感驿站4(2/7)

,释迦牟尼起码是怀着对树的敬畏之心来到树下,走完他的人生历程的。七祖惠能说得好:“菩提本非树!”是的,菩提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呀!后来,有个指江山的伟人偏偏不理解这一,他仅仅把树看作炼钢的燃料,于是这个民族将长久地承受没有树的灾难,我行经千沟万壑的黄土原时,一整天没有遇到一棵树,那时,我只想哭。

六朝人与舟的关系比前代密切得多。六朝之前,文明的中心在北方,北方是山和平原,是士的世界。士的世界由车充当主角。六朝时候,文明的中心在南方,南方是江河和湖泊,是的世界。的世界由舟充当主角。六朝人的故卡里总少不了舟。雪中访的王就,兴趣只在乘舟的过程而不在访友的目的;波涛汹涌中唯有谢安神不改,舟中如平地。六朝人第一次发现了的魅力,于是哪

在海淀白颐路旁,面对齐地的树桩时,我的觉也是想哭,我仰望着这些曾经很的树,它们的灵魂依然站立着,在风中沙沙作响。齐克果把自己比作一棵枫树,加级也说自己是沙漠中那棵最寂寞的树。他们都忍受着无形的杀戮。而今天,我却在有形的杀戮的现场,边是车龙,一辆车比一辆车更加豪华,这是一个车不树的时代。请人们不再在树下约会,而在香车里。就连泥土也睡着了,那收不到养分的系还能支撑多久呢?树怎么也想象不到,那群当年在它们上玩耍的猴,会如此残酷地对待他们昔日的恩人。没有血泊比血泊更加可怕——自然给人类一个天堂,人类还自然半个地狱。

绿荫消失了,起来。心中的绿荫也消失了,人类自己的也被起来。我与故乡唯一的联系被斩断了,我真的成了狼儿。也许,若年后,我的后代只有在公园里,指着那些而冰冷的树桩问:“这就是树吗?”

有了舟,便有了舟和渔夫,以丹为生的人都是最聪明的人。能与屈辩难的是渔夫。他听了屈的一席话,莞尔而笑,鼓桨而去,歌曰:“沧狼之清兮,可以吾缨。沧狼之浊兮,可以否足。”发现桃源的也是渔夫。他弃舟登岸,在落英缤纷中有意无意地闯了桃源世界。我想,陶渊明绝不是随随便便地就把这一殊荣到一名渔夫的上。舟中的人,就像舟外的一样,在动中保持纯洁,在动中寻觅着什么。舟中的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有一双会发现的睛。以舟为生,无论是摆渡还是打鱼,都不仅仅是一职业。

不,这不是树。树是站着的魂魄。米兰·昆德拉在《背叛的遗嘱》中写:如果一个年老的农民弥留之际请求他的儿不要砍倒窗前的老梨树,老梨树便不会被砍倒,只要他的儿回忆父亲时充满着

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有了舟。

舟的遐想

第一个在舟中作诗的人大概是屈原。屈放之途就是在诸多江河间的漂泊。我猜想,屈的最后岁月,有一大半是在舟中度过的。他所度过的时光应当加上“”的偏旁——“渡过”在《涉江》中,最悲哀的诗句都是与舟有关的“乘船余上沉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兮,淹回而凝滞。”舟是屈的知心,屈心如麻,舟也在漾。“将运舟而下浮兮,上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一路的伴侣只有舟了,诗人心中,舟岂止是通的工和手段?

《圣经世纪》中,神对诺亚说:“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时,二十肘。方舟上边要透光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洪泛滥的时候,诺亚整六百岁。诺亚就同他的妻和儿、儿媳,都迁方舟,躲避洪。洪退去后,地上一切恶的生命都消失一厂,诺亚走方舟,重建以善为基的生活。这是一个悲惨中又透着一丝温情的故一哄,那一丝温情便系在方舟之上,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真的始于这艘方舟吗?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完彼两髦,实唯我仪。”这是《诗经》中的句,舟被作为起兴的景,可见它在先民心目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舟,不仅是上的通工,而且是若次洪泛滥时,人们最后的栖居之所。茫茫平原,滔滔洪,大禹诞生之前,舟为先民们提供唯一的庇护。

昆德拉是一位不轻易动情的作家,这是他少数的最动情的文字。是的,老梨树会留在窗前,老梨树会留在窗前,只要那位农民的儿活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