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辑情感驿站3(2/6)

陈平原

中文系许多先生都说,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中国最杰的文学史家之一。而我了解陈先生却是从一本小书《千古文人侠客梦》开始的。那时,只读得痛快,全然未解先生研究小说叙育模式的苦心,倒以为先生也是一名快意恩仇、金戈铁的当代大侠。先生的名又与战国时赫赫有名的平原君相同,令人遥想那个侠客如云、策士如雨的辉煌时代。因此,又在先生上平添了几许浪漫彩。

其实,陈平原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在《书生意气》一书中,收了他与妻夏晓虹的通信,那些长信,没有一句涉及情,陈平原自己说:“我不是风文人。”但是,在这些探讨学术问题的信笺中,我读了一心动相契的欣悦与温馨。不似沈从文与张兆和情意绵绵,倒像鲁迅与许广平携手走夜路。夏晓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学期的明清文学,千万绪被她讲得清晰而疏朗。上午是夏老师上的文学史必修课,下午则是陈老师上的选修课“百年中国文学研究”两相映照,彩纷呈。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夏老师生病了,一时系里面找不到老师代课,陈老师自告奋勇,跑来讲了两个小时的明代文章。课堂下女孩们都望着先生笑,打心里羡慕他们这对才学相辉映的夫妻。那次,陈平原从八文讲起,使学生们皱起了眉:八文有什么讲?先生却说,八固然无好文章,但八作为文学史现象极有研究价值。今天托福考作文,不是一样找不到一篇“有文学价值”的文章么?学们恍然大悟。讲完课,先生还忘不了补充一句:“我讲的内容你们姑且听听,夏老师不会作为考试内容。”大家都笑了。

书生意气

读到这样的历史,我无法让自己轻松起来。施暴的人也许还在我们边,而我们亦有可能变成施暴的人,当90年代人们认为什么都富足的时候,医乏的只有怜悯。温室效应的缘故,气温越来越和,与之相反,人心却越来越冷。当穿着狐大衣的女主白瞥衣不遮的民工的时候,当医生无情地拒绝不起院费用的重病人的时候,当显贵的奔驰车撞伤行人车也不刹疾驰而去的时候,殊不知整个人类的境况都是一致的。正如帕斯卡尔所说:“让我们想象有一大群人被枷带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余人的前被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样的境况中看到了自境况,他们充满悲痛而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待到自己。这就是人类境况的缩影。”在这样的境况下,怜悯是我们共同的温,在寒冷中让我们互相温。馈城故事》是一个所有的当代人都必须直面的故事:最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恐惧与憎恶的情。如果让恐惧与憎恶压倒了同情与怜悯,那么还不等艾滋病泛滥,我们就自取灭亡了。如果我们还能将怜悯存留在柔的心房里,那么我们还有希望在战争、杀戮与灾难之后顽地生存下去。

不浪漫,但平原绝不呆板。他讲课时有一句禅“好玩’”在讲鲁迅、周作人、章太炎、梁启超的时候“好玩”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极“好玩”两个字的背后,是一罕见的生命情趣:一个真正的学者,必须在学术中找到“好玩”的东西。我从来就不相信“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类的鬼话,学问的人自己也觉得学问枯燥无味,是一苦行、苦役,那么别人又怎么会对你的学问兴趣呢?“好玩”是学问的一境界,所谓“苦尽甘来”是也。陈平原靠一篇论文《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彩》敲开了北大的门槛,师从王瑶先生,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陈平原对“行云一抓增”的苏曼殊有特别的喜“此君在我的学术生命以及情验中,都曾占有独特的地位。”恰好,我也是个“苏迷”三年级的时候,要写学年论文了,我到系里去看老师们的题目,一就看到陈平原的题目“苏曼殊小说研究”顿时有一电的觉,决定非选这个题目不可,同学们劝我说,陈先生对论文要求很严,一个注解也不放过,你这不是

作了17年。今天迷恋张国荣、刘德华,穿名牌服装,吃零中女生绝对想象不到,30年前,一群同样是十六七岁的女孩会把她们的老师活活打死。在北师大二附中,学生打死了党支书姜培良,打的时候迫他14岁的儿打父亲,还有人大叫“拿盐撒在他的伤上”校长云的额上被一排图钉,站在烈日下被学生泼开。甚至小学生也参加了暴行,在北京礼士胡同小学,一位班主任被学生迫吃下大针和屎球。北京宽街小学的校长郭文玉被一群不到13岁的小学生打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