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来探讨阿贤被玛丽赋予的意义。
阿贤跟随玛丽的开始宣告了一个独立人历史的终结。阿贤被纳入玛丽的生活轨迹,成为一颗围绕玛丽运行的卫星。“凝视”构筑了严密的看守体系像一张无处不在的罗网笼罩在阿贤头上,以它无声的表达时刻提醒着阿贤在他生活空间里存在的禁忌;而每个禁忌的边界总会出现玛丽的目光。阿贤失去了自我定义的能力,只能由玛丽来定义阿贤,阿贤在玛丽的定义中跋涉,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生存的确据。有些人就是其生命本身,而阿贤则是寄居在生命里。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就在玛丽剥夺了阿贤的历史。一个被定义者,隔绝了一切能够获得自我确证的途径,阿贤在玛丽的“凝视”之下缩减成为一个空洞的能指,变成了玛丽权威的反证,丧失了主体地位和个体意义而沦为工具性的客体消隐在历史地平线之下。阿贤为玛丽工作、阿贤照料玛丽、玛利则占有阿贤的劳动和智慧,而这一切却是被掩盖在一个可笑的假象之下:阿贤被玛丽称为“我亲爱的孩子”——这个最初收服阿贤的“话语”仿佛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以爱的名义暗暗地将阿贤与自由、与自我相隔绝。
直到后来阿贤发现,这个专属于玛丽的称呼不仅仅在阿贤让玛丽称心时使用,更多的则是在他俩出现分歧的时候。这时的阿贤似乎感觉到玛丽身上虚假的爱、真实的欺骗。
要使一个人的历史淹没,有一种办法是彻底剪除其自身民族性。玛丽是聪明的统治者,她在完成这项工程的时候,显示出了更高超的手段。阿贤清楚玛丽不喜欢甚至仇恨鄙视中国,她从不接受中国国商的订货。这是最令阿贤矛盾的时刻,他是害怕有中国人来到橙园的。仿佛拒绝中国商人的不是玛丽自己而是阿贤。另一件事显然玛丽做得更加高段,十年前阿贤要像城里的其他华人一样剪去自己的辫子。玛丽却说她最爱那条黑得发蓝得发辫。当阿贤争辩道:“我的祖国革命了,所有进步人士都剪掉了辫子。”玛丽马上驳回:“我讨厌政治!我爱美好的古老年代!请不要破坏一个可怜的女人最后一点对古典的迷恋,我的孩子!”这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这个绝妙的理由造就了阿贤这个怪异的标本。作为少数族裔,身在异国他乡的阿贤无法进入到美国社会的中心,他只是玛丽轮椅背后的一个力——作为衰朽西方再生产的动力和推力。可在生活在玛丽的定义中,阿贤甚至丧失了与自己母国共同承受时间的最后权利。剪掉辫子是中国现代化开始的标志,作为一个民族立志崛起的第一声呼号,阿贤是有心响应的,然而在玛丽虚假之爱的笼罩之下,阿贤有心无力。更深层次的悲剧性在于,留着辫子的阿贤静止在了某一个时间不再前行,时间在阿贤身上凝固,外部世界和他之间形成了一层篱帐。玛丽“凝视”的权威,造就了一个畸形的阿贤。正如在玛丽果园里一无所获的中国商人所说:“你看上去像中国人,原来不是啊”——当然不单指阿贤的外貌。阿贤变成了浮萍一颗,既不是西方的,又非东方的。他只是不在场的、无名的、空洞的一个能指。玛丽剪断了阿贤连接母国的脐带,却是以阿贤自己的名义。在这个阴谋中,更加被敌视的是阿贤本人,仿佛是他主动策反。无论如何,这种不明不白的身份,让阿贤蒙羞。玛丽的“凝视”是无形的牢笼,其间充斥着强烈的占有欲;其中也掺杂着些许“东方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