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qi用(3/4)

研究揭示其中的道理,然而古人这样做一定是有所寓意的。有人说,《三礼图》所画的樽彝都是木制的,没有听说有铜制的。这点也经不起质证,如现在人们获得的古铜樽已经极多,怎么能说古代没有铜制的礼器呢?如《三礼图》中的瓮是陶制的,而《左传》中却有“瑶瓮”(玉制的瓮);律管是竹制的,而晋代在舜祠下便发掘出了玉制的律管。这些也是没有常规的。又如蒲璧和谷璧,《三礼图》都在璧的表面上画几棵草或庄稼的图案作为它们的装饰,而现在世人发掘古墓所得到的蒲璧,却是刻纹茂密像蒲席的编织花纹铺开时的样子,谷璧则不过是璧的表面密排的圆形突起有如米粒而已,可见《三礼图》也未可作为依据。

唐人诗作多有言及吴钩的。吴钩是刀名。刀是弯的,现在南方一些土著部族还在用,称之为“葛党刀”

古人用牛皮做箭筒,行军睡觉的时候就用它来做枕头。利用箭筒中空的特点,贴紧地面枕在头下,几里以内的地方如果有人马走动的声音,都能听到。这大概是由于中空的东西能够接收声音吧!

熙宁年间,李定向官府进献偏架弩,像一般的弩弓而安装了一种铁镫。用脚踏铁镫抵于地面开弓,箭射出三百步(一百八十丈)远,还能洞穿多层铠甲,当时称之为“神臂弓”,是最厉害的武器。李定本是党项羌族人的酋长,自从投归朝廷,历官至团练使、防御使而去世,他的几个儿子都以骁勇善战称雄于西部边陲。

古代的名剑有叫“沈卢”、“鱼肠”的。“沈卢”的意思,是说它的色泽湛湛然又黑又亮。古人以含有杂质的钢为剑刃,以熟铁为剑身,不这样剑就容易折断。用钢铸的剑,剑刃会多有毁缺,古时相传的“巨阙”就是这种剑,所以铸剑不可纯用含有杂质的钢。以“鱼肠”为名的剑,就是现在的蟠钢剑,其名又叫“松文(纹)”;这“鱼肠”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把鱼煮熟,剥去它两边的肉,露出它的肠子看一看,就知道其肠正像现在蟠钢剑的花纹。

济州金乡县发掘出一座古墓,是东汉初大司徒朱鲔的墓,墓室的石壁上都刻有人物、祭器、乐架之类的图像。人物的衣冠服饰多种多样,有一种头巾像今天的幞头,头巾的前面都是方形的,完全和今天的式样相同,只是没有垂带。妇人所戴也有像今人所称的“垂肩冠”的,类似近年所服的角冠,两侧的巾布抱着脸面,下垂到肩部,几乎连小小的差异都没有。是知人情相近而不相远,千余年前的冠服已曾是这个样子。墓室图像中的祭器也有类似今天的食器的。

古人制作铜镜,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要凸起。凡是镜子镜面凹陷的,照出的人脸就大;镜面凸起的,照出来的人脸就小。小镜子不能把人的脸部照全,所以让镜面微微凸起,就可把人脸缩小一点全部照出来,那么即使镜子很小也能把人脸全都照出来。(制作时要)反反复复多次测量,试验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凹凸程度,经常做到人脸的大小与镜子照出的形象的大小相配。这是古代工匠的精巧与智慧之处,后代人做不出来。接连有人得到古人所铸的铜镜,结果都刮削打磨把镜面弄平了,这也正是师旷之所以伤感于知音难觅的缘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