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贬为平民。
不久卢渊遭母丧,魏高祖派使者前往卢宅宣慰吊问。丧期完了之后,卢渊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卢渊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为徐州、京兆王元愉兼任长史,朝廷赐绢百匹。元愉年纪很小,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卢渊决定。卢渊以诚信御物,得到东南老百姓的信任与爱戴。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卢渊看出了他们的迹象,暗暗吩咐诸戍军,以防不测。卢渊屡屡上表,朝廷也不采纳他的意见,沈陵后来果然杀了身边将帅,率宿豫人马叛逃南方。沿淮诸戍地,由于有防备,得以保全。沈陵戍边多年,暗地勾结的人员很多,南徐、宿豫二州,人情都被煽惑。沈陵南逃后,他的余党,很有一些被押送到卢渊这里来的,卢渊都安抚他们一番之后把人放了,由此人心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监。二年(501),卒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赠他为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其固安伯爵位,谥称懿。
当初,卢谌父亲卢志师法钟繇书法,世代传业,代有能人。至卢邈以上,兼擅长草书。卢渊演习家法,代京宫殿的字多是卢渊所题。白马公崔玄伯也善于书法,世代传习卫馞体。魏朝初年工于书法的,就是崔、卢两家。卢渊与仆射李冲关系特别和睦。李冲看中卢渊门风,而卢渊推崇李冲才识官位,故结为婚姻亲家,往来亲密。至于卢渊受到高祖的礼遇赏识,李冲从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卢渊有八个儿子。
卢敏之弟卢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年就受到世人称誉。太和初年(477),卢昶任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出使萧昭业。临行前高祖对卢昶说:“你到了彼方,不要分彼此。江南、扬州近在眼前,非早即晚,定成我手中之物。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不要互相猜疑。”又对副使王清石说:“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南方人,说起话来就有所顾虑。如果他们先有什么主意或计策,想要见就见,需要论就论。卢昶是一个宽柔君子,没有多高的文才,或许主客要你作诗,可以尽你的才识,不要因为卢昶不作,就也罢手。大凡使者的规矩,以和为贵,不要交替着表现出傲慢自大,显露于情态容貌,失去奉朝廷之命的体统。你们各自都以自己的才智,相互加以规劝教诲。”卢昶等人到达南朝的时候,正碰上萧鸾即位称帝,于是高祖率军南讨,卢昶之兄卢渊任一路军队的主将,而萧鸾由于朝廷以兵刃相见,对待卢昶等使者就十分严酷苛刻。卢昶本来就不是刚毅之士,听到南朝人说哥哥已作为将领,弟弟却任使者,就大为恐惧,眼泪和汗水满面横流。萧鸾拿烂米臭鱼碎豆给他们吃。但使者张思宁言辞气慨正直刚强,始终不屈不挠,终于壮烈地死于客馆之中。卢昶回到朝廷,高祖斥责他说:“遵奉朝命之礼,宁死不辱,即使流放到天涯海角,仍然应当守节至死。你不能以长缨缚贼首,已是可恨。何以竟至于低头饮水啄食,把自己等同于犬马。有生必有死,长短又有几何。你如果杀身成仁,可以名垂青史,为什么甘愿吃他们的马料,辱没君父呢?纵使不愧对古之苏武,难道不因身边的张思宁而感到羞惭!”卢昶回答说:“臣缺乏陆贾、萧何的才气,愧为出使闽越的使臣。时值萧鸾昏乱张狂,大肆诛戮不讲道义。我惟恐不能仰奉圣明之世,在家奉养老母,苟且偷生如同尺蠖,先屈以求后伸。背负辱没朝廷使命,罪应万死,请求陛下将我交付司寇,我拜伏听凭诛杀。”于是卢昶被罢黜。过了一段时间,卢昶又被任命为彭城王友,转任秘书丞。景明初年(500),卢昶被任命为中书侍郎,迁任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卢昶请求外任,世宗不予准许。后迁任散骑常侍,兼任尚书。
当时洛阳县捉到一只白鼠。卢昶上书奏道:
“谨查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等官不遵奉朝命,对待百姓苛刻暴戾,人民怨恨,那么白鼠就会到来。臣闻祯石不会凭空出现,道德高深必然与符命相合;妖物不随便出来,罪过明显就会到来。所以古之人君,或有怠慢了祥瑞而丧失德行,或有恭奉妖变而建立功勋,这是万古的殷鉴,千年的炯诫。近来,灾害不祥之气作怪,满盈的太阳亏蚀,陛下流布有如哀伤之慈,降下救民于水火之旨,哀百姓之无辜,引咎深责。举贤黜佞的诏令,道德映照于唐尧之前;进思纳谏的言辞,事实光耀于虞舜之旁。臣拜读圣明之旨,俯观征兆之谴,大胆诉说愚陋之见,陈述细微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