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议参军。
洪从弟附伯,附伯弟侍伯,并有学识。附伯位至沧州平东府长史。侍伯,永熙 中卫大将军、南岐州刺史。
侍伯从弟文伟,兴和中,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大夏县开国男。
史臣曰:卢玄绪业著闻,首应旌命,子孙继迹,为世盛门。其文武功烈,殆无 足纪,而见重于时,声高冠带,盖德业儒素有过人者。渊之兄弟亦有二方之风流。 雅道家声,诸子不逮,余烈所被,弗及盈乎?
部分译文
卢渊,字伯源,小名阳乌。性情温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袭爵为侯,拜为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后按例降爵为伯。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任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当时,高祖将立冯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卿觉得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臣愚见,应该求之卜筮。”高祖说:“因她是先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得到皇帝的隆厚宠遇,这下深深记恨在心,卢渊也不记挂。
等到高祖召集朝臣讨论征伐萧颐的事,卢渊上表说:
“为臣虽然见识不周广,但也颇涉篇籍。从魏晋前溯,太平之世时,从未有皇帝御驾亲临六军,决胜战场之上。胜了说不上是英武,不能胜又有损圣德,这是所谓千钧之驽不为老鼠而发动机关的道理。过去魏武王曹操反凭老弱之兵一万而使袁绍土崩瓦解,谢玄以士兵三千而苻坚瓦解。胜负不由人数众寡决定,成败在于须臾之间,若袁绍采用田丰之谋,则坐制曹孟德。魏已吞并蜀国,到了晋代,吴仅据有江表,魏居其上游,国力大小悬殊,德政理绝。但是仍然君臣协谋,延续数十年。到了吴孙皓时朝政暴虐,上下离心背德,魏才水陆俱进,一举攻下吴国。现在萧氏政权以篡杀之烬,政治暴酷,赋役繁杂,又加上门内支属相互残杀,人神同弃。吴、会这些地方的百姓,纷纷来到皇魏境内,眼下正是克平之日,统一之期。如若皇上您大驾南巡,敌人必定革面臣服,闽、越之民必定倒戈,这就犹如运山压卵,有征无战。但是愚臣认为万乘之尊的您亲自出征,漕运难继,千里运粮,兵有饥色,大军征战之后,必有饥荒凶险之年。还不如命令将帅统领精锐,荡涤江右,然后陛下您鸣鸾巡察,庆功于东岳泰山,则天下不胜幸运,四海百姓便会拥戴依赖于您。
“为臣又听到流言,关右之民,近年以来,竞相设立斋会,假称豪贵,互相煽惑,公然在集会时候,诽谤朝廷。无上之心,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愚臣认为应迅速惩办灭绝此风,诛杀其魁首。不这样的话,臣担心会铸成黄巾、赤眉那样的祸乱。养育其微萌之芽,不铲其毫末之苗,万一他们造反,恐怕受其危害的就多了。为臣世代侍奉皇家,义在与君王同休共戚,十分清楚犯颜直谏触犯龙颜的罪过深重,然而如果不这样,不忠之罪就更可怕了。”
皇帝下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