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言,退还拜谢,云并忘之。上曰:“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愈称其质真。大业之代,委遇弥隆。性宽厚,笃志干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 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 辍。其宽和如此。有文集十二卷行于世。
长子方大,亦有学业,位内史舍人。
次子方裕,凶险无仁心,在江都与裴虔通等谋杀逆,事见《司马德戡传》。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祖寿,魏湖州户曹从事。父敬族,历太学博士、 镇远将军。魏静帝时,命当世通人正定文籍,以为内校书,别在直阁省。德林幼聪 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高隆之见而叹异之,遍告朝士云: “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鄴京人士多就宅观之,月余车马不绝。年十五,诵 《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词 核而理暢。魏收尝对高隆之谓其父曰:“贤子文笔,终当继温子升。”隆之大笑曰: “魏常侍殊己嫉贤,何不近比老彭,乃远求温子!”
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时严寒,单缞跌足,州里人物由是敬 慕之。居贫醺虚穑母氏多疾,方留心典籍,无复宦情。其后母病稍愈,逼令仕进。 齐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后举秀才,尚 书令杨遵彦考为上第,授殿中将军。及长广王作相,引为丞相府行参军。未几,王 即帝位,累迁中书舍人,加通直散骑侍郎,别典机密。寻丁母艰,以至孝闻,朝廷 嘉之。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魏收与阳休之论《齐书》起元事,百司会议。 收与德林致书往复,词多不载。后除中书侍郎,仍诏修国史,时齐帝留情文雅,召 入文林馆,与黄门侍郎颜之推同判文林馆事。累迁仪同三司。
周武帝平齐,遣使就宅宣旨云:“平齐之利,唯在于尔,宜入相见。”仍令从 驾至长安,授内史上士,诏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一以委之。周武谓群臣曰:“我 常日唯闻李德林与齐朝作书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复为我作 文书,极为大异。”神武公纥豆陵毅答曰:“臣闻明主圣王,得骐驎凤皇为瑞,是 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瑞物虽来,不堪使用。如李德林来受驱策,亦是陛下圣德 感致,有大才用,胜于骐驎凤皇远矣。”帝大笑曰:“诚如公言。”宣政末,授御 正下大夫。后赐爵成安县男。
宣帝大渐,隋文帝初受顾命,令邗国公杨惠谓德林曰:“朝廷赐令总文武事, 今欲与公共成,必不得辞。”德林答曰:“愿以死奉公。”隋文大悦,即召与语。 刘昉、郑译初矫诏召隋文受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译欲授隋文冢宰,译自摄 大司马,昉为小冢宰。德林私启:“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遂 以译为相府长史。昉为相府司马,二人由是不平。以德林为相府属,加仪同大将军。
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顿至,一日之中, 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 师次永桥,沁水长,孝宽师未得度。长史李询密启:“诸大将受尉迟迥饷金。”隋 文得启,以为忧,议欲代之。德林曰:“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马 服以之败赵也。公但以一腹心,明于智略,素为诸将所信伏者,速至军所,观其情 伪。纵有异意,必不敢动。”隋文曰:“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即令高颎驰驿 往军所,为诸将节度,竟成大功。凡厥谋谟,皆此类也。进授丞相府从事内郎。禅 代之际,其相国总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德林之辞也。隋文癸祚之日, 授内史令。初,将受禅,虞庆则等劝隋文尽灭宇文氏,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文怒, 由是品位不加,唯依班例,授上仪同,进爵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