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八(1/5)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卷八

音乐一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ju也。人有血气生知之xing,喜怒哀乐之情。情ganwu而动 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dang之以钟石,播之以弦 guan,然后可以涤jing1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bang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神祇格, 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

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干羽之容,周人立弦诵之教。洎苍jing1dao丧,战 国尘飞,礼乐chu于诸侯,《雅》、《颂》沦于衰俗。齐竽燕筑,俱非皦绎之音;东 缶西琴,各写哇yin之状。乃至播鼗入汉,师挚寝弦。延陵有自郐之讥,孔子起闻 《韶》之叹。及始皇一统,傲视百王。钟鼓满于秦gong,无非郑、卫;歌舞陈于汉庙, 并匪《咸》、《韶》。而九成、六变之容,八佾、四悬之制,但存其数,罕达其情。 而制氏所传,形容而已。武、宣之世,天子弘儒,采夜诵之诗,考从臣之赋,朝yin 兰殿,暮奏竹gong,乃命协律之官,始制礼神之曲。属河间好古,遗籍充ting,乃约 《诗颂》而制乐章,ti《周官》而为舞节。自兹相袭,代易其辞,虽liuguan磬之音, 恐异《jing2》、《英》之旨。其后卧听桑、濮,杂以《兜离》,孤竹、空桑,无复旋 gong之义;崇牙树羽,惟陈备wu之仪。烦手即多,知音盖寡。自永嘉之后,咸、洛为 墟,礼坏乐崩,典章殆尽。江左掇其遗散,尚有治世之音。而元魏、宇文,代雄朔 漠,地不传于清乐,人各习其旧风。虽得两京工胥,亦置四厢金奏。殊非入耳之玩, 空有作乐之名。隋文帝家世士人,锐兴礼乐,践祚之始,诏太常卿niu弘、祭酒辛彦 之增修雅乐。弘集伶官,措思历载无成,而郊庙侑神,黄钟一调而已。开皇九年平 陈,始获江左旧工及四悬乐qi,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非吾此举, 世何得闻。”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隋氏始 有雅乐,因置清商署以掌之。既而协律郎祖孝孙依京房旧法,推五音十二律为六十 音,又六之,有三百六十音,旋相为gong,因定庙乐。诸儒论难,竟不施用。隋世雅 音,惟清乐十四调而已。隋末大luan,其乐犹全。

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bu郎中,转太常少卿,渐见亲委。孝孙由是奏请作乐。 时军国多务,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武德九年,始命孝孙修定雅乐,至贞 观二年六月奏之。太宗曰:“礼乐之作,盖圣人缘wu设教,以为撙节,治之隆替, 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 tinghua》;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以 是观之,盖乐之由也。”太宗曰:“不然,夫音声能gan人,自然之dao也。故huan者闻 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huan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民必苦, 然苦心所gan,故闻之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 之曲,其声ju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矣。”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 宗然之。孝孙又奏: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gong。an《礼 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祭圆丘 以黄钟为gong,方泽以林钟为gong,宗庙以太簇为gong。五郊、朝贺、飨宴,则随月用律 为gong。初,隋但用黄钟一gong,惟扣七钟,馀五钟虚悬而不扣。及孝孙建旋gong之法, 皆遍扣钟,无复虚悬者矣。祭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 和》。天地、宗庙登歌,俱奏《肃和》。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chu入,奏 《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轩悬chu 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 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五郊迎气,各以月律而奏其音。 又郊庙祭享,奏《化康》、《凯安》之舞。《周礼》旋gong之义,亡绝已久,时莫能 知,一朝复古,自此始也。及孝孙卒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言孝孙虽创 其端,至于郊禋用乐,事未周备。诏文收与太常掌礼乐官等更加厘改。于是依《周 礼》,祭昊天上帝以圆钟为gong,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奏《豫和》之舞。 若封太山,同用此乐。若地祇方丘,以函钟为gong,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 奏《顺和》之舞。禅梁甫,同用此乐。祫禘宗庙,以黄钟为gong,大吕为角,太簇为 徵,应钟为羽,奏《永和》之舞。五郊、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