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九十六(9/10)

朝廷差遣知汉州。汉州素称复杂蛮横,魏了翁治理汉州从改善风俗入手。他首先豁免了积累起来的逃税二十多万,又废除了妨碍卖酒的苛税,并严格人民因婚姻问题而喜欢互相攻讦的禁令;同时写文告晓谕老百姓,要他们敦厚人伦,停止争讼,经过教化,汉州的老百姓都能够严格遵守这些教化的条文,不敢违犯。但是不巧,汉州境内有座桥坏了,老百姓有人被压死,部里的使者把这种情况反映给朝廷,皇帝就下令把魏了翁的官降低一级,让他主管武夷山冲佑观。但没有几个月,又恢复他的原官,令他知眉州。眉州虽然是文物之邦,但它的风俗习于法令,老百姓喜欢用法令挟制官吏的短长,所以称为难治。当眉州人听说魏了翁来做官,就争着考验他以各种事情。但魏了翁到眉州后尊礼老人,提拔品德优秀和有才能的人,每月初一、十五还探视学宫,并且亲自为学生讲课,对他们加以诱导、鼓励、指点、教授。他又举行乡饮酒礼以敦促教化,并增加推荐士子的人数来振兴文风。同时,修复莫虫颐堰,建造江乡馆,凡是利民的事情,他知道的没有不做。这样,眉州的士论大服,风俗为之一变,治理的政绩远近闻名。

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魏了翁被提拔担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嘉定八年(1215)又兼提举常平仓等事,调任转运判官。他在任内,努力制止官吏的奸诈,询问老百姓的疾苦,检举指责不避权势和豪强,这样一来,风气为之肃然。在这期间,他向皇帝上疏,请求给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颁赐爵位,议定谥号,以昭示学者学习的趣向。经朝廷讨论,认为他说的正确,同意他的请求。遂宁缺郡守,魏了翁代行郡里的事。他上疏请求修建遂宁的城墙,以防患于不测。经朝廷讨论,减少了他请求的经费,魏了翁遂亲自率领军民增高城墙,疏浚城池,就好像敌人就要来一样。后一年,前线溃散的士兵攻掠各郡县,知道遂宁有防备不敢进攻,人们才开始佩服魏了翁对预防有先见之明。嘉定十年(1217),魏了翁调迁直秘阁,又知泸州,并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居母丧,丧服期满后,被差遣知潼川府。他在潼川府廉洁奉公,实施富民政策,政绩非常显著。像游侣、吴泳、牟子才,都是四川的名士,也都到他的门下受业。

嘉定十五年(1222),魏了翁被征召入朝奏对,他的奏疏有二千余言。在奏疏中,他首先论述了人和天地是同一本源,认为人君必须与天地相配,然后才可以不荒废天位,以及论述了人才、风俗等五件事,这些论述都明白晓畅,非常切合实际。在奏疏中,他还论述了郡县强干弱枝的弊病,提出应该加以改变。自从魏了翁离开朝廷至当时已经有十七年了,因此皇帝对他特别表示慰劳和优待,称赞并采纳他的意见。他被提升为兵部郎中,又改任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他奏事,上疏论述江、淮、襄、蜀应当分为四个重镇,要求选派得力人守卫,皇帝要虚心听取这些将领的意见,给他们以实权,并资助他们以费用人才,作为朝廷联络和防守的大计。后又上疏论述了四川边境的垦田和编写实录缺乏文件资料等事情,皇帝都把他的奏章下到了中书宰相的议事办公机构。嘉定十六年(1223),魏了翁任省试参详官,又调任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

嘉定十七年(1224),魏了翁调秘书监,不久任起居舍人,他再三推辞,朝廷不准,最后还是就职。他入朝中奏事,极力论述了事变的相因和隐伏、人心的向背、疆场的安危、敌寇的动静等五种机遇,然后他说:“我们应该审察时机而恭敬天命,尊重道德准则而严格法纪,集思广益、孜孜不倦地去想办法削弱敌人,这样不比坐着等待机会,听任形势的自由发展更好吗?”他又论述了当前士大夫风气的败坏,他说:“君臣上下只有同心一德,而后平时才有所裨益,缓急才会有所依靠。假如人人都各自为谋,那么国家的祸乱就没有停止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士大夫中间许多人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里却暗中非议,习惯于阿谀奉承而行为却非常丑陋,这样下去,臣实在很为国家担心。皇帝何不考察人心的邪正,推测事变的相因和隐伏,扩大规模,多聚集些人才,这样,遇到事变庶几不会有缺人之叹。”他说的话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毫无忌讳和回避,可是这样一来,当时的宰相就对他开始不高兴了。

宁宗逝世后,理宗以宗室入朝即皇帝位,时事突然发生了变化,魏了翁因而积忧成疾,他三次上疏要求闲职都得不到批准,后调任起居郎。明年,改元宝庆,由于雷声响的不是时候,理宗有“朕心终夜不得安宁”的话。魏了翁于是入对,他说:“人君的心是义理所居的地方,这就叫作天,不是说这个心以外还另外有什么所谓天地神明的东西。陛下何不就心的不安而寻求不安的道理,陛下面对天地,事奉太母,接见群臣,亲自讲读,都应该遇事情反求于自己,这样就会建立根本而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的了。”他又说:“现在学校教学的目的不明确,风俗轻浮浅薄,使立在朝廷中的没有犯颜敢谏的忠臣,而碰到危难时又没有敢仗义死节的勇士。陛下应该征求硕儒,大力阐明正学,计划做长治久安的打算。”他又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大臣,在对官员的选拔过程中,要秉着公心听取意见和全面地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与选拔官吏的实际意义相符合,而品德高尚和有才能的人才会都出来做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