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二(8/10)

(1019),他以吏部尚书官衔恢复参知政事。这年,祭天于南郊,辅佐大臣一同升官。先例,曾为宰相而授官枢密使,才得升任仆射,真宗于是以丁谓任检校太尉兼本官为枢密使。当时寇准当宰相,他特别厌恶丁谓,丁谓构陷寇准的缺点过失,寇准遂被罢免宰相职务。旋即授丁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周怀政之事败露,主张再贬寇准官,真宗本意想贬寇准到江、淮之间,丁谓降其职,授寇准道州司马。同僚大臣不敢做声,只有王曾用真宗皇帝的话质问丁谓,丁谓对他说“:让寇准居住的人不要再说了。”这是指王曾把房屋借给寇准。

此后真宗诏皇太子赵祯听政,皇后在内裁决发令,以二府兼任东宫官职,于是丁谓加官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已经先兼任少傅,丁谓就增兼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先例,左右丞不由两省的侍郎兼任,而丁谓企图特以此抑制李迪。丁谓所亲善的林特,从宾客改任詹事,丁谓想引荐他任枢密副使兼宾客,李迪坚持不答应,因而大骂李迪。李迪就入见皇帝,斥责丁谓奸邪违法之事,愿与丁谓一起交付御史共受处理,其语见《李迪传》。皇帝由于在法律条文上判决不下,就罢丁谓任户部尚书,李迪任户部侍郎,不久让丁谓知河南府,李迪知郓州。第二天,丁谓入宫谢恩,皇帝责问他们所争的情形,丁谓回答:“不是我敢与他争,而是李迪怨恨辱骂我啊,我希望再留任。”皇帝遂赐给他座位。左右正要设置墩,丁谓对他们说:“有圣旨恢复我任平章事。”左右就换成小凳进来,立即入中书省像过去一样管理政事。又进丁谓任职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天章阁建成,授丁谓司空,乾兴元年(1022),封丁谓为晋国公。

宋仁宗登帝位,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次贬官,丁谓取皇帝诏书草稿改为“:当恶徒干预朝纲之际,接着就是先王避开安乐的开始,遭遇这种令人震惊的事,终于陷入严重的状况。”凡是与寇准友好的,全部放逐之。当时二府定夺商议,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这获得皇帝同意后,而丁谓暗中交给内侍雷允恭,要他秘密请求太后降下手书,军国大事的处理只送上盖印。学士起草皇帝的诏书,雷允恭先拿给丁谓看,丁谓阅毕才送给皇帝盖印发布。丁谓想只任命雷允恭传达皇帝圣旨,而不想同僚大臣参与闻知机密大政。雷允恭倚恃丁谓的势力,更加横行无所惮惧。

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他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堂之地。夏守恩带领工匠数万人穿凿该地,土石相互占一半,众人的议论一天比一天大,害怕不能成功,做到半途停下来,上奏请示。丁谓包庇雷允恭,故意拖着不作处理。内侍毛昌达从山陵下回来,把这事奏报皇帝,皇帝诏问丁谓,丁谓才请求派使者去调查。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原先那块地,于是诏令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派王曾反复视察,遂诛杀雷允恭。

几天后,太后与仁宗皇帝坐在承明殿,召冯拯、曹利用等人晓谕说“:丁谓任宰相,竟然与宦官交结串通。”于是拿出丁谓曾托雷允恭令皇宫后苑工匠所打造的金酒器给他们看,又拿出雷允恭曾找丁谓求取管勾皇城司及三司衙司的凭证,接着说:“丁谓先前党附雷允恭奏事,都说已经同你们这些人商议好了,所以我都同意了他的奏议,而且营建奉侍先帝的陵寝,竟擅自更易陵地,几乎误了大事。”冯拯等人奏说:“自从真宗皇帝故去,政事都是丁谓与雷允恭一同议定的,他们声称是得旨于皇上。我们这些人没有能辨别真假,赖英明的皇上明察他们的奸事,这是国家的福呵。”于是降职丁谓为太子少保,遣派到西京。先例,罢免宰相都要下正式诏令,当时要立即执行,只令冯拯等人就殿召舍人草拟诏词,仍旧张榜公布在朝堂上,发布晓谕天下。追夺丁谓之子丁珙、丁繩、丁王己、丁。。一级官职,解除丁珙的馆职。

先前,女道士刘德妙,曾以巫师身份出入丁谓家中。丁谓事败,官府逮捕刘德妙,内侍审讯她,刘德妙全部交待,丁谓曾教她说:“你所作的不过是巫事,不如假托老君说祸福之事,足以使人心动。”于是她就在丁谓家设神像,晚上在园中设坛祭祀,雷允恭多次来祈祷。到真宗皇帝死去,引她进入禁中,又由于凿地得龟蛇,令刘德妙拿入内宫,欺骗说它们出自他家山洞中,仍又教她说:“皇上如果问你,所奉侍的怎么知道是老君,你只说‘宰相不是凡人,应当知道这事’。”丁谓又作颂,标题是“混元皇帝赐德妙”,辞语牵涉妖言荒诞。遂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丁谓诸儿子一并勒令停职,丁王己又犯与刘德妙通奸罪,被除名,发配复州服差役。籍没丁谓的家,抄得四方贿赂赠送的物品,无法统计。他的弟弟丁诵、丁说、丁谏全部降职罢官。因丁谓事件犯罪罢官的从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达十几人。丁谓在崖州满三年,调到雷州,又过五年,调到道州。明道年间(1032~1034),丁谓被授官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皇帝下诏赐钱十万,绢百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