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死后,朝廷赠他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且录用他的亲属以及他所亲信的人二十多个。宋开国以来,宰相蒙受恤恩,没有能与王钦若相比的。
王钦若曾说:“我小时候经过圃田,晚上起来看天空,红色的花纹变成‘紫微’两字。后来出使蜀地,到褒城道中,遇见异人,他告诉我将来位至宰相。他离去后,看他刺的字,就是唐朝宰相裴度。”王钦若富贵后,于是喜好神仙之事,常常按道家科仪建坛场用以敬神,用红笔写“紫微”二字陈放在坛上。向皇帝上表修建裴度祠于圃田,授官给裴度后裔子孙,亲自撰文以记录裴度的事迹。
宋真宗封禅泰山,祭祀汾阴,天下争谈符。。吉兆,这都是王钦若与丁谓首倡的。王钦若曾建议皇帝亲自拜见元德皇太后别庙,为庄穆皇后服丧一年。有人议论认为天子应当断绝一周年的服丧限制,王钦若所说的不符合礼制。王钦若又请求设置先蚕和寿星祠,升天皇北极帝坐星为郊祭坛上第一龛,增加执法、孙星的位子,另外制作王公以下的车辂、鼓吹,以准备授官、婚喜丧葬时使用。王钦若所著的书有《卤簿记》、《彤管懿范》、《天书仪制》、《圣祖事迹》、《翊圣真君传》、《五岳广闻记》、《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王钦若自认为很通晓道教,多有所建议阐明,领头校对道书,总计增加六百多卷。
王钦若体形矮小,脖子上长有赘瘤,当时人称之为“颈瘤宰相”然而他智力权术超过其他人,每当朝廷有所建造,他能委屈迁就,以便符合皇帝的心意。他的性情好倾轧伪诈,敢做假传命令欺骗人的事。马知节曾斥责他狡诈的情况,皇帝也没有治他的罪。其后宋仁宗曾对辅佐大臣说:“王钦若长久担任朝廷官职,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奸邪呵。”王曾回答说“: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王圭,当时称他们为‘五鬼’。奸滑、邪恶、阴险诈伪,的确像皇上所谕示的。”
王钦若的儿子王从益,死前任赞善大夫,被追赠进士及第。后没有儿子,以叔叔的儿子作为后代。
丁谓,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他年轻时与孙何友善,一起把文章藏在袖子里拜见王禹翶,王禹翶很惊奇重视他们,认为从唐朝韩愈、柳宗元以后,二百年才有这等创作。世人称他们为“孙、丁”淳化三年(992),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过一年,他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他回朝后,上奏茶盐的利弊,于是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峡州路少数民族骚扰边地,朝廷命令他前去体察衡量轻重设法解决。他回朝上奏符合皇帝的意图,任峡州路转运使,接连升至尚书工部员外郎,恰好分川峡为四路,改任夔州路转运使。
起初,王均反叛朝廷,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州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反叛朝廷。丁谓到此,召集少数民族酋长,开导晓谕他们,且说皇帝有诏赦免不杀他们。酋长感激流涕,愿意世代进贡。于是立誓言刻石柱,竖立在边境上。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粟米而缺乏食盐,丁谓允许用粟米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以前,朝廷驻军施州却吃夔州、万州的粟米。至此,百姓没有转运军饷的劳役,施州各寨,积蓄聚集起来都可自给。朝廷特别升丁谓为刑部员外郎,赏赐银三百两。当时溪蛮另外一些部落入境骚扰,丁谓调遣高、溪少数民族首领率其兵讨击,又派宋兵援助他们,俘生蛮六百六十人,获得他们所抢掠的汉人口四百多人。丁谓又上奏说:“黔南的少数民族大多擅长养马,请传达三馆衙门,犒赏缗帛,每年征收购买马匹。”此后又迁徙少数民族。设置夔州城寨,都是丁谓所治理筹划的。丁谓管理该事五年,朝廷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代替他,就下诏求自愿替代该职的人,丁谓于是入朝暂代理三司盐铁副使。没多久,被提拔为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