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雷允恭事件就一起审查丁谓前后欺君蒙骗之事而放逐他。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浮屠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几万字。他家人寓居洛阳,他曾写信克制和自责,叙述国家的厚恩,告诫家人不要动不动就生怨情,他派人送信给洛阳太守刘烨,祈请刘烨把信交给他家人。他告诫送信的使者等候刘烨会见许多同僚时报告刘烨,刘烨得到丁谓的信不敢私自处理,立即把它报告皇帝。仁宗看信后受感动,起了恻隐之心,就调丁谓到雷州,这也说明丁谓会揣摩人的心理。丁谓最初通判饶州时,遇见异人说:“你的容貌像李赞皇。”旋即又说“:李赞皇不如你呵。”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父亲夏承皓,太平兴国初年,上呈《平晋策》,补为右侍禁,隶属大名府。契丹入侵内地,夏承皓由小路发兵,晚上与契丹遭遇,力战死在战场,赠崇仪使,录用夏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到佛老之书,无不通晓。写文章,典雅修饰华丽,考中贤良方正科,提升为光禄寺丞、台州通判。召为直集贤院,为国史编修官、判三司都磨勘司,累迁至右正言。皇帝临幸亳州,夏竦为东京留守推官。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几次说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资善堂教书。不久,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国史修成,升户部员外郎。景灵宫建成,升礼部郎中。
夏竦娶杨氏为妻,杨氏也工于书信,能辗转推问,究其实情。等到夏竦显贵,多宠爱姬妾,渐渐与杨氏不协调,杨氏凶暴横蛮妒忌,就与弟妹疏陈夏竦的隐私之事,偷偷地出来诉讼;又夏竦母亲与杨氏母亲互相辱骂,一同诉到开封府,开封府把事情报告朝廷,传送御史台立案弹劾,降夏竦为职方员外郎、知黄州。后二年,移邓州,又徙襄州。适值饥年,大肆散发公家仓库粮食,不能满足,夏竦又劝说带领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万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万。仁宗即皇帝位,夏竦升任户部郎中,移任寿、安、洪三州。洪州习俗尚鬼,多女巫男巫蛊惑百姓,夏竦搜索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归农业,毁掉其祭祀祠堂,以之报告朝廷。诏命江、浙以南全部禁绝。
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欢交结,纵任方术,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值太后临朝,他曾上疏请求参与编修《真宗实录》,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母亲去世守丧,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很欣赏夏竦,因而以他为左右侍从,于是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以左司郎中的身份为翰林学士、勾当三班院兼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又兼任译经润文官。升任谏议大夫,为枢密副使、修国史,升给事中。开始,武臣赏罚没有法律,胥吏得以高下其手狼狈为奸,夏竦为此集中以前例子,著为定例,事情都按此比照实行。改任参知政事、祥源观使。增设贤良方正等六科,恢复百官轮流应对,设置理检使,都是夏竦所发明。与宰相吕夷简意见合不来,再次为枢密副使,升刑部侍郎。国史修成,进升兵部侍郎,不久进升尚书左丞。
太后去世,夏竦被罢免为礼部尚书、知襄州,改任颍州。京东连年灾荒,移任青州兼安抚使,过了一年,被解除安抚使,升任刑部尚书,移应天府。宝元初年,夏竦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入为三司使。赵元昊反叛,授任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听任全权处理。移任忠武军节度使、泾州知州。返回,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升宣徽南院使。与陈执中论军事意见不一致,诏命夏竦移屯。。州。
开始,夏竦在泾州,朝廷派庞籍前来计议事情。夏竦上奏说:
“近来,李继迁背叛,屡次入侵朔方。至道初年,洛阳苑使白守荣等人率领重兵护卫粮食四十万,在浦洛河与敌人遭遇,粮食士兵全部覆没,白守荣仅仅保住了性命。吕端开始打算发兵,由麟府、。。延、环庆三路趋往平夏,袭击敌人的巢穴,太宗拒斥之。后来命令李继隆、丁罕、范廷召、王超、张守恩五路进讨。李继隆与丁罕合兵,走了十天,不见敌人;张守恩看见敌人不攻击;王超及范廷召到达乌白池,因众将错过约定时间,士兵困乏疲敝,相继率领所部返回。当时李继迁在李继捧归附宋朝之后,曹光实掩袭之余,遁逃穷窘局促,但还是连年不能剿灭。先皇帝鉴于追讨的弊病,告诫边疆官吏谨守边境情况,严禁士兵追逐,敌人来到就驱逐出去,敌人离开不要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