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则不失备边之要义,又无兴师之名,并且使重兵不驻屯在一处,进退动静,无施不可。
什么是明确赏罚呢?当今之患,患在戎卒骄惰。我自从主持府政以来,看到侍卫、殿前两司送到边疆的逃走的军卒,人数很多。我曾经审讯他们,他们都以思亲为念,这是命令不严啊。平时尚敢如此,况且面临大敌呢?希望陛下把这个情况告诉将领,使他们申严号令,以警诫部下。古人说“:赏赐不能劝勉是阻止善行,责罚不能惩诫是放纵恶行。”又说“:法不可移,令不可违。”我曾经听说郭进出镇西山,太祖每次遣送戍卒,一定告诉他们说“:你们要严谨守法。我还可以赦免你们,郭进会杀掉你们啊。”其号令之严如此,故郭进所到,从未失手。陛下能借鉴前日旧事,就是今日的吉祥啊。
若水又说:边疆用兵,只有看太白和月亮为进退,因为把太白当作将军,把星辰当作廷尉。太白与月亮相合就出战,太白与月亮不合就不战;相合在东边守者就胜,相合在西边攻者就胜。陛下如能把我的话告诉边将,则边部人不召而自来。太祖统治十七年间,从未在战场作战,而敌人往往遣使求和,是因为任用得人而防御有方。陛下如果认为战争是危险的事,兵器是凶器,而不倒拿太阿剑,把剑柄送给别人,则四面边疆防守,常获静胜,这是防御的上策啊。
不久,出任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当时议论政事的人建议在绥州筑城,屯兵积粮以防备党项。边城互相陈述利害,朝廷先后派遣几起使者前去考察,不能决定下来。当时已经大发丁夫、将要开始工程,诏令若水从大名骑马前去巡视,若水上言:“绥州从前算内地时,百姓赋税丰厚,还需旁边州郡转运饷银。自从把它赐给赵保忠以来,百姓凋敝,如果重新筑城,就需要增加戍卒。粮食的供给,全部仰仗河东。其地被黄河、铁碣二山隔绝,无定河在其城下,如果发生战争,输送困难。况且其地险要,如果没有修葺完,边寇攻来,难以固守。况且城邑焚毁,片瓦不存,旁边山林,材木缺乏。筑城非常费力,又没有好处。”又到朝廷当面陈述这件事,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工程停罢。当初,若水率领部队经过黄河,分布行军行列,都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皇上对身边大臣说:“若水是儒臣中知兵的人。”这年秋天,皇上又派他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他见机处理边事。回朝后授任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咸平六年(1003)春天,因病针灸两只脚,创口溃血流了几斗,从此体貌羸弱,皇上下手诏慰劳他,让他回到京城。几月后,才入宫朝见,因与僚友在僧舍聚餐,假睡而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追赠户部尚书,赐给他的母亲五百两白金。他的儿子延年刚七岁,录用为太常奉礼郎。
若水风度精神雄美,有器识,能决断大事,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善于谈论,尤其轻财好施。所到各地推诚待物,委任僚佐,总管大政,无不称治。汲引后进,推贤重士,态度豁达。精通术数,知道自己年寿不长,所以恳请避开权位。对于他的死,士大夫君子们非常痛惜。著有文集二十卷。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其父苏协考中后蜀进士,归降宋朝,历任州县官吏,因为易简官居翰林,任开封县兵曹参军,不久升任光禄寺丞,去世,特地追赠秘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