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改任知陈州。至道二年(996)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表虽然坦率,心中却有城府。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练。在翰林任职八年,受到无比的恩宠。李沆比他后进翰林,位在易简之下,先任参知政事,所以让易简任承旨,赏赐相均。太宗遵照旧制,打算让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进用,于是极言时政得失,于是参预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易简的挚友,曾经任过县令,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正遇易简主管贡部,光逢代人考试以收费,易简在人群中把他赶出来。光逢于是制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易简。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易简因杀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其母薛氏以杀死父亲挚友严责他,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入宫,赐给凤冠霞帔,赐座,问道“:怎么样把儿子教育成大器?”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易简嗜酒成性,初入翰林时,入谢那天已经微醉,其他的日子常常沉醉。皇上曾经对他诫约深切,并且草书《劝酒》二章赐给他,让他面对母亲读出来。从此每次入宫值班,不敢饮酒。去世后,皇上说:“易简果然因酒致死,可惜啊。”易简平日擅长笔札,尤其善于谈笑,旁通佛经,所著《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藏在秘阁。三个儿子分别名叫宿、寿、耆,大中祥符年间,都被录用为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其曾祖辛实,曾任石州推官。其祖父辛迪,曾任寿阳令。其父辛藩,曾任河南节度判官。仲甫年少好学,年长后,能办吏事,姿仪雄伟,气质沉厚。
后周广顺年间,郭崇掌管禁军,兼任武定节制,署任仲甫为掌书记。显德初年,郭崇出京镇守澶渊,仍署任他原职。郭崇亲信的官吏任厢虞候,州民有人被劫杀,声明暗地认识贼首,就是捕盗吏,官府不敢追问。仲甫要求自己逮捕此人,审讯他,狱吏故意拖延案件处理,仲甫说“:百姓被寇贼伤害而让他自己诬服自己,政治太败坏了,哪里用得上僚佐呢?”要求换个官吏为那人雪冤。郭崇醒悟,改人审讯,才得到实情。郭崇移任镇守真定,改任他为深、赵、镇观察判官。
太祖受命即位,任命郭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郭崇有阴谋,太祖又怒又疑,派中使骑马前去验看。中使还未到,郭崇忧虑得不知所措,对宾佐们说:“假使朝廷使者不察真情,怎么办呢?”宾佐们都愕然相视。仲甫说:“皇帝接受天运,你最先效忠,军政民政的处理,都遵循常例,怎么能找到借口加害你呢?只管远远侦察使者,率领僚属举行郊行礼,听任他观察,时间长了会自然辨明的。”郭崇照此办理。使者到后,看见郭崇并无他意,回朝上奏,太祖非常高兴,归罪于思诲。仲甫又跟随郭崇任平卢军节度判官。郭崇死后,改任郓、齐观察判官,多次雪洗冤屈。
乾德五年(967),入朝任右补阙,出京任知光州。州里有条横河与州城平行,正遇暴雨成灾,洪水冲毁房舍。仲甫征集数百艘船只,军队资产、百姓储备,都赖以救出。乾德六年,改任知彭州。州卒引诱营兵及屯戍兵,阴谋在长春节宴集这天作乱。当时是初春,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料想可能有藏伏,命令烧掉了。凶党怀疑阴谋泄露,有人出来自首。捉拿一百多人,全部杀掉。从前州中很少种树,热天没有地方歇凉休息。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为大路遮荫,郡里百姓感激他,取名为“补阙柳”,太祖询问大臣中文武兼备者是谁,赵普回答是仲甫。改任仲甫为益州兵马都监,换任回朝,选为三司户部判官。
太平兴国初年(976),升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辽主问他:“党进是怎样的人?像党进这样的有几个?”仲甫说“:国家名将辈出,像党进只是鹰犬般的材料而已,何足道哉?”辽主想留住他,仲甫说“:守信用以完成使命,义不可留,只有死路而已。”辽主竟不能使他屈服。出使回来,以刑部郎中身份知成都府。到任后,上奏免去每年输送铜钱,罢除沽酒的专卖制度,政事崇尚宽简,蜀人得到安宁。太平兴国八年,加任右谏议大夫。当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令捕捉没有捉到。仲甫诱令自首到官府的共一百多人,其余的人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