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疏于职贡(2/2)

一切安排妥当,荀彧、郑玄新拨付的粮草也陆续运至前线,曹就打算继续了,要一气灭掉袁绍——争取明年耕前就彻底解决北方的问题。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探来报:“袁家有使前来。”曹一皱眉:“何人为使?”探回禀:“乃南许攸也。”

闻言大笑:“既以远为使,莫非袁本初降乎?”要是来挑战的。怎么着也不必派如此重要的谋士。同时又是双方的老熟人面啊。

仔细观瞧袁绍的来信,其实这是一份谢罪的表文,文中一咬定,袁家并无背反朝廷之意,袁家最大的罪过就是“疏于职贡”,给朝廷的贡献不足,乃致天兵之讨。如今我知错了,愿意把大将军的职务奉还给朝廷——内中义,其实是奉献给曹——退居车骑将军、幽州牧,希望朝廷赦免我过往之罪。

许攸知这般大计,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定的,因而也不促,拱手笑:“幽州苦寒,正待求孟德之馔佳肴。”于是摆下酒宴,宾主尽

等送许攸去休息,曹汇聚谋士们商议。杨修先开,说:“主公奉天诏,恭行天讨,平定三州,今袁绍已服矣,即可收兵以安养民生——冀州定,若不休息,无以逾冀而伐幽也。”那意思,袁绍反正是爬不起来啦,何必之过急呢?不如先稳定新占领区,明后年再找个机会来打他吧。

所以他只是表示:我服了,你就别打了,你也已经把我的冀州、并州、青州都给吞啦,何不给我剩下一个幽州养老?我从此再不敢挑战你的权威——想当年你连我那懊糟兄弟袁术都能容下,如今为何就容不下我呢?咱俩的情可啊。

瞧完了上奏,顺手递给荀攸,请谋士们传看,随即望向许攸:“远远来,当设酒席款待,以叙别情也。”那意思,关于袁绍求和的事儿,我们还得商量,你先等着听消息吧。

贾诩言简而意赅地回应:“师久而粮秣不充。但征伐,何患无辞?”咱们如今后勤的压力太大,再要劳师远征,恐怕粮草难以供应。至于将来再讨伐袁绍,只要有心,还怕找不到借吗?

群臣商量,袁绍败定了的,咱用不了那么多兵,不如放一分回乡吧,仍保证七到十万的兵力,亦可无忧也。

就这么着,司懿、王柔等率军返回并州。至于张燕、公孙瓒,曹老实不客气夺下其兵,派人送这二位前往许都去觐见天,等待封赏。他带着是勋等人检阅了一番公孙瓒、张燕的兵,边瞧边摇,最终留下四千老兵,剩下四、五万老弱病残,都分拆了放之魏、赵、常山三郡国,由韩浩负责,让他们屯田。

于是将许远让大帐,分宾主落座。曹开门见山地问:“本初降乎?”许攸从怀中掏一份木牍来,一边递给曹,一边回答:“非也,我主虽有过于朝廷,却无背反之意。何得云降?攸此来,是代我主向曹公请罪。请曹公暂息尊足,我主自此安于北鄙,再不敢有失贡赋矣。”

一句话,袁绍认怂了。认怂虽然认怂,投降还是不肯的,因为一旦投降,就必须自缚以待曹军门,而由曹派人押解着前往许都,那等于把脑袋主动凑到曹上去。袁绍跟曹多年知,他可知,这哥们儿心黑着哪,手辣着哪,真要是降了他,用不了半年,袁家一门老小全都得死,一个都活不成!

众人各执一词,四成说退兵吧,六成说得继续打,只有是勋一直垂着不说话,好象在打瞌睡。曹瞟了他一,开:“宏辅何所思耶?”是勋赶拱手:“臣无状,主公其宥。乃思少年时在乐狼,十岁时初试诗,赋得《草》一首…”

刘晔反对议和退兵,他说:“袁绍逆天违命,乃致天讨,今既服罪,翌日何有兴兵之义?”必须一气杀向幽州,彻底把他给灭了,否则他既然认了罪,等大军一收,再想讨伐,就没有借了呀。

心说我们这儿正研究天下大势呢,你怎么突然想起过往所作的诗来了?其中必有意。当下捋须微笑:“宏辅可诵念之,诸卿共赏。”

是勋应诺,于是背着双手,就案前缓缓踱步,一字一顿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又生。”(未完待续。。)

既然是熟人来了。曹乃亲自帐相迎——关键是他还想说降许攸呢,所以态度上必须得情一儿。许攸见了曹,就待大礼参拜:“攸何如人也,乃得曹公亲迎?”曹伸手搀扶:“远,你我故,不必如此。”是勋跟在旁边儿,斜瞧着这一幕,注意到了。许攸态度是恭敬,但实际上膝盖只是略一打弯儿,压儿没想真跪,曹一搀,他立刻就把腰给直起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