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明察秋毫(2/2)

是勋微笑着举起酒杯:“且饮,为公盛压惊。”两人了一杯,董蒙这边儿杯还没放下来呢,是勋似有意似无意的,突然又问了一句:“然则,真的董勋现在何?”

董蒙闻言,真是懊悔无地——可是又不敢把这懊恼表现在脸上,只好低垂着,连声:“主公之智,蒙佩无地。”

“公盛,”是勋继续温和地提示董蒙“卿可知破绽何在?”

一直要等到袁绍在官渡战败,而是勋也曾一度领兵突河东,杀并州,虽然最终退了回来,却并不能算战败,董家这才知天下大势已变,曹家占了很大的赢面,再窝藏着董勋那就很危险啦。该怎么办呢?秘密地死董勋吧,就怕事机不密,漏风声;献董勋吧,那不反而会被是勋给揪住把柄吗?

“请、请主公明示。”

是勋轻轻,接着又抛了第三颗重磅炸弹:“此为一石二鸟之计,既解董勋之难,又可嫁祸于卫氏——那个卫霄,料为卿家密使潜于卫家者,然否?”

嘿嘿,还真是好算计啊。

董勋肯定想要杀是勋报仇,但是勋才到河东的时候,连曲还没有招揽哪,仅仅带着张既和几名小吏便巡游各县,甚至还亲自跑董家门上去联络情。那时候他嘛不动手啊?偏要等到今天?其实不是董勋不肯动手,而是他被牢牢在河东董氏手里。没有董氏的首肯,他啥事儿也办不成。

顺着这个疑,把事情倒过来想,那便一切豁然开朗了。董勋当日逃许都,投奔河东董氏的时候,并未隐瞒自己的真实份,而董家就此把他藏了起来,并没有绑送朝廷。为什么不肯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河东还是王邑所治,并非曹家的地盘儿,而且许都远在千里之外。并州就在左近。董家也瞧得来袁、曹必有一战。那么,将来得着机会把反曹之人献给袁氏,从而使董家攀上袁家的战车,那不是一条妙计吗?

所以他们就故意设计了这么一劫驾救驾的好戏,先让董勋劫持是勋,想要杀害是勋,再等要关,让董蒙去杀死董勋,救下是勋的命。如此一来,既可借才始察觉董勋的真实份,又可利用董蒙的救护之恩,来抵消董勋的劫虏之仇。

这就是最大的破绽,是勋那时候落到董勋手里,随时都可能一刀下来,被砍作两段,董蒙竟然毫无顾忌,一脚踢开门,上来就是一箭。即便他对自己的弓术再有信心,就不怕董勋一时没能死透,反给是勋一刀吗?要想解释这个疑问,答案只可能是:本来那就是一场戏,董勋之所以啰啰嗦嗦的不上动刀,就是等着董蒙来救,当然啦,他料想不到董蒙突施了辣手…

是勋本就是冒名替、李代桃僵的角,他当年了多少功夫,设计了多少戏份儿,才取得是家人的信任?这还是基于他本人在真的氏勋边儿呆了好多年,利用八卦天赋把乐狼氏家摸了个底儿掉的前提之下。他不相信,这年月,还有别人比自己更会演戏?

世家大族之间既有勾结,也有矛盾,互相埋伏几个间谍,那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倘若卫霄跟他手下人真的是奉命跟董勋勾结,董蒙就没必要杀人灭,留下他们,正好收拾卫家的铁证啊。

太后的族人,却一住年许,不被察觉,要最近才突然被人发现鬼鬼祟祟?而且即便察觉到他勾结卫氏,没有亲说明,董蒙又怎么能够确定他的真实份?

虽然这一切都仅仅是猜想而已,并无证据,但这年月,本来断案就不怎么讲证据嘛,况且董蒙是聪明人,响鼓不必重棰。所以是勋稍稍一,董蒙当即就蒙了,跪在地上连连磕:“主公真明察秋毫,蒙知罪矣。实家中长老窝藏董勋,是蒙献计,以此为解…”

此奇货也,可“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可是他们料想不到,仅仅半年以后。是勋就亲河东,赶跑了王邑,从此河东郡彻底成为曹家的地盘儿。不过即便到了这个时候,董家仍然着这枚奇货,不肯放来,因为袁、曹还没有分胜负来不是吗?

“董勋执械劫我,卿突杀之,便无投鼠忌之念乎?”

董蒙这回连话都说不来了,只得连连磕。是勋站起,缓缓走近,双手把他搀扶起来:“罢了,前事已矣,公盛再不必自责——且坐。”董蒙面如死灰,哆哆嗦嗦地返回到自己的案后面。他知也没啥可解释的了,只好表忠心吧:“主公海量宽宏,不罪小人,小人敢不结草以报主公大德,虽效死而无憾也!”

“哐当”,董蒙把整张案全都给碰翻了…(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