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六章论功行赏(2/3)

谢慕华明白赵德昭的心意,杀,赵德昭是不愿意杀他们的;总要找个借,将他们远远放得了。赵普虽然痛恨卢多逊,可他毕竟在政坛摸爬打多年,揣上意是中国人官的不二法门,赵德昭不愿意斩卢多逊,赵普看得来。

谢慕华这次功劳颇大,赵德昭对谢慕华的才极其欣赏,竟然破格将谢慕华直接提为枢密院知院事,担任李崇矩的副手。一个着从大秦归来的才之名的年轻人,居然破天荒的成为大宋开国以来,以二十三岁年纪担任正二品要员的大官。实在是让许多人跌破镜…

谢慕华倒不以为奇,要知北宋建国以来,太祖太宗时代一直是官位多,人才少。要不然的话赵光义也不会在即位三年之内就开了两次科举,选了大批人才。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叫“跑步上岗”前两届的士们,就直接给绿袍,放到外地至少也是通判一州的官员。当然,官位多人才少的局面不会一直维持下去,要不了多久,到了后世的欧修时代,就已经是官位少人才多,从跑步上岗堕落为等候就业。那时代,士及第能个九品官都要抢破了。

二天便行登基大典,群臣商议之后,尊大行皇帝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神功圣德文武皇帝。服丧三年,举国哀悼。

赵德昭登基的第二天,王溥就会同七十三名官员联名上书,指责卢多逊等人大逆不,意图谋反,杀害许王。请求赵德昭下旨将卢多逊等人以极刑!

既然封了官就要事情。王溥,曾经过后周的宰相,这倒也没什么,可他现在的份可了不得,他的女儿是赵德昭的正妻,现任的皇后。王溥一下成了国丈,国家已经是自家女婿的了,这国丈爷事也分外上心。

三衙三司…整个大宋的权力机构几乎被换了个遍。不少太祖旧臣扬眉吐气,总算是熬,也有不少太宗皇帝一手提上来的人落谷底。在这一系列的人事更迭之中,一颗大宋政坛上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那就是一个月之前还籍籍无名,或者说一个月多之前他还压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谢慕华。

赵普索跟百官唱起了反调,上书赵德昭,名言卢多逊虽然罪该万死,可他久居宰辅,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而且大宋对

此话一,文武百官个个显得义愤填膺,一个个的来,痛斥卢多逊。有说卢多逊把持朝政,阻百官言之路的…其实这事赵普也。有说卢多逊收受贿赂,买官卖爵的…有说卢多逊结党营私,用心叵测的…一个个恨不得上跟卢多逊划清界限,就连平日里为官清正的薛居正、沈等人也被人泼了不少污

侍卫军司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分别由石守信、史珪接任。

靠山王呼延赞取代战死的崔翰为殿前司都指挥使,领东京禁军。

李崇矩肃清东京叛党有功,继续担任枢密使之外,加封卫国公。

这一次东京之,一天之内,东京要员就少了一百多位,接着被赵普一系拼命痛打落狗的还不知有多少,平白无故又空不少官位。现在赵德昭愁的不是没官封给大家,而是愁自己人太少,没法把官位填满。

赵德昭初登大宝,事雷厉风行。山西防务依旧由潘接手,之前潘已经算得上是位极人臣,赵德昭加封潘为三师之一太师。幽燕新败之后,急需大将坐镇,曹彬本是鲁国公,赵德昭加封曹彬为郑国公、太尉,驻守金台屯至涿州一线,防御辽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慕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成了枢密院知院事也就没什么好意外的了。

最引人注目的赵普终于再度拜相,太少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领全国政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