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九章谁知快意举世无五之全(4/6)

站在东光西城外指挥攻城的耶律信看来,东光城破,已经只

是早晚间事。

耳边轰响着远处阵地上那整齐排列的二十门“神威攻城无敌大将军炮”此起彼

伏的炮声,看着一颗颗斗大的石弹飞向东光西城的城头,砸在敌楼女墙之上-…一

身黑甲的耶律信,冷酷的嘴角边,忍不住露出一丝冷笑。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

了!

南征已经三个月,尽管大辽铁骑已经攻下无数的城池,可笑南朝上下,依然还

在固执的认为辽军不擅攻城!一个观念一旦灌输进人的脑子里,真的便能如生了根

一般,哪怕它是那么的可笑与荒诞,人们却仍然会坚信不疑,至死不悟。八九十年

前,辽军的确不擅攻城,当年大军南下,一直打到擅州,结果连一座城池都不曾攻

下,若非南朝君臣怯懦,大辽军队,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八

九十年,如今,山前山后的汉族百姓,都早已经自认为是辽国的臣民,大辽境内

汉人在契丹化,契丹人也在汉化,奚、汉、渤海=族,多少年前便已经完全的融入

到了大辽这个国家一这些宋人从未认真想过,为何当年契丹会不擅攻城?究根到

底,攻城守城,考验的其实只是一个国家中工匠的手艺而已!大辽境内的汉人、渤

海人工匠,难道会比南朝的工匠差多少么?只不过,自擅州议和之后,历史便再也

没有给大辽铁骑一个机会,证明他们照样攻得下那些城池。

更何况,对于南朝来说,这一二十年,固然是他们的中兴时代:可对于大辽来

说,却更加如此!王曾经说过,他读《易》百遍,最后所悟之道,便是天下万物

万事,皆守平衡。故此孔子亦最崇中庸,以为中庸之道,是人类无论如何也无法企

及的目标。以此理观之于历史,便可知历史便如流水,虽然一时东高西低,一时西

高东低,却终究入海,归于平衡。而观之于今日,则如辽、宋、夏三国,共存于这

天地之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三国之间,没有一个国家是永远静止不变的,而

任何一国的变动,都会伴随着其他两国的变化。绝不可能其他两国会眼睁睁看着某

一个国家改变、强大,而无动于衷。

当南朝在变化之时,它所引起的波涟,其实已经波及到大辽与夏国。只是西夏

人运气不太好,他们变得太慢,不彻底,终究没能及时改变,以对抗南朝的变化

因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可大辽却不同,大辽改变得比南朝更加彻底!

大辽在用崭新的眼光看南朝,积极的应对南朝的改变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但南

朝,虽然自己改变了,他们眼里看到的,却依然是过去的大辽!

在耶律信的心中,推演这场战争的种种变化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早在几年

前,他就意识到在战争开始后,东光可能成为宋军的一个重要的屯粮之所,他暗中

找人数度出入东光城,对东光的城池结构,可以说早就了如指掌。

他知道要攻打东光这样的坚固城池,就一定需要重型攻城器械,而自古以来

如重型抛石机这样的器械,在绝大多数的战争中,都是需要就地取材制造的。大概

也只有石越这种人,才干得出将抛石机运到灵州城下组装的奇事—但那也是迫不

得已,灵州城下无材可取,而宋军在围攻灵州之时,又已经在战略上取得了压倒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