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两河百郡宋山川二(2/4)

“这…我不太懂这些。”吴从友疑惑的看着曹友闻,心里有一妒忌,但更多的是好奇。

石越看了一众人,见只有曹友闻的双目中,理解与兴奋的光芒,他略顿了一下,又解释:“这便是如同我诸夏是一架车,原本拉车的,是北方这匹,南方只是我诸夏在征服后生下来的小驹,几千年后,北方这匹,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都是那血统,跑得不可能再快,拉得不可能再多,这时候,却发现,南方这匹小驹,竟然已经有潜力跑得比北方更快了…”

曹友闻听石越语气中,带着考较的味,略想了一会方答:“学生别无所长,相公召见,莫非是钱庄总社,便当与南海海商有关。”

“潘先生与允叔说的不错,先前听桑直讲所言,还是局限于南人与北人,却未能思南方与北方。”吴从龙也赞从:“所谓南人与北人,其实皆是相对而言。我诸夏之民,皆是北人,何曾有南人?”今日之所谓南人,或为北人之后,或为以夏变夷之民,所谓南北之辩,甚是无谓。

众人方以为他是认可了潘照临、曹友闻等人的见解,心里正纳闷他为何会如此激动,却听石越又说:“…族、文明之发展,可以有两推动之力,一自内,一自外…我诸夏历千年之演化,再求内之推动,新的境界,难免会倍艰难,故北方之停滞,亦不足为怪——这并非是北方的衰落,而是北方达到一个峰之后,无法寻求突破的徘徊。若不能突破,它固然难免会陷衰落,但若能有所突破,其前途更不可限量。而南方恰在此时迅速崛起,亦不可简单视为南方的兴盛,更非简单的重复北方之历史,它亦是北方在内无法寻求突破时,在外找到的推动之力…”

但他却依旧激动难抑,望了潘照临等人一,似是解释,又似是自言自语的说:“是了,是了…南方之兴盛,北方之停滞,固然有其它原因,但其源,还在于此…”

“!极是!极是…唉…”石越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忽然之间,便觉脑中有灵光一现,象是被什么东西着了,忽然激动的大声喊起来,他手舞足蹈,一时忘形,竟到了伤,疼痛难忍,忍不住叫声来。

但这些话,他却是无法和任何人说的。

“便是如此!”石越又重重的,仿佛要借此来调自己所说的话,任何优秀的文明,都需要不断加新鲜的基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这变化,应当是主动的,从他所知的人类历史来看,若野蛮征服文明,则常导致衰退;然当文明征服野蛮,则带来的,却往往是文明的新一突破,在当时,南方对于北方来说,便是传统北方文明以外的新基因,所以,当北方的文明有些陷呆滞与古板的时候,南方却突然爆发的崛起了,而且,南方也的确呈现与北方不同的特质来。

“相公?”潘照临正要开询问,石越已经说了来:“这是一石多鸟之法,既能解决前的几个困局,又能为我诸夏找到一匹新的小驹!”

众人还在咀嚼着石越与曹友闻的话,石越这句话,却又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允叔说得极好。”石越看曹友闻的神,已经带上了欣赏之“我须多谢各位,让我想到了解决前难题的好办法。”

曹友闻悄悄望了一石越,见石越并无阻止之意,又继续解释:“便是这样的,纯,虽然是极好的,但若一代一代的,都是同一匹的后代间,便是再好的纯,最后总会不成,更不可能超越最早的那匹。但若是能找到这群之外的好,那便有可能更好的来!”

只有曹友闻似乎已经完全明白石越的话,他向一脸茫然的吴从友问:“学生或已明白相公所说的意思…云你知么?”

曹友闻闻言,惊讶的抬起,却见石越面无表情,他不知石越打的什么主意,想了想,方谨慎的回:“这个…东南商栗如过江之鲫,学生也不能知究竟有多少商栗…但以学生所见,家财在百万贯

云、允叔,今日所说之事,切不可向任何人漏。”众人方等着石越继续说他的“小驹”不料石越已经转换了话题,他对吴从友、曹友闻叮嘱了一句,待二人答应了,又转向曹友闻,问:“允叔可知,我找你来,所为何事?”

曹友闻连忙欠:“相公下问,学生自当言无不知,言无不尽。”

石越,问:“以允叔的估计东南商人与南海海商,手里通计能有多少金、银、铜钱?”

石越兴奋的发表着自己的宏论,却令在座众人都目瞪呆。即使是潘照临,也不曾想到,石越与众人在谈论着南北之别,但心里思考的,却是这更维度上的事情。这视野上的差别,让潘照临都有似懂非懂,没有完全明白石越所说的话。

他说完,抿着嘴望着石越,却见石越的表情不置可否,过了好一会,才听石越又淡淡:“其实我找允叔来,是想问问东南商人与南海海商的家底…允叔须得和我说真话,然你亦可放心,我的问题不会太为难。”

向南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