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东风未肯ru东门一(5/6)

导致大量硬通货外流,而偏偏金、银、铜本身也是一种必需的物品,矛盾更加激化。在缺少硬通货的情况下,辽国境内钱重物轻,在贸易上更加吃尽了宋朝商人的亏。在这样的情况下,辽主不得不单方面违反盟约,颁布法令禁止了宋朝的食盐输入,通过食盐专卖,得到一笔必需的缗钱。虽然在拖古烈的努力下,此事得到了宋朝的谅解。但这却是以辽国百姓吃不到好盐为代价的,而且走私食盐的贸易一直十分猖獗。可以说,此事只是缓解了辽国的危机,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这件事宋朝其实亦非是受益者,只是双方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辽国流出来的硬通货,对辽国足以构成重大伤害,对于宋朝却作用有限。

两国贸易额持续下降,辽主虽然有意提倡自给自足,但辽国的各阶层却都不同意他回到草原生活——即使是辽主也没有这个想法,贵族们要奢侈品,普通民众要更便宜的必需品,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需要宋朝的美酒,以及来自宋朝的香料——没有人不信仰宗教。所以,完全断绝两国贸易,对辽国的伤害将远远大于对宋朝的伤害,这一点,早在几十年、几百年前就证明了。

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钱太少的话,就会导致商旅不通,进一步就会导致百货匮乏,从而使经济凋弊。辽国也不能例外于此。某些人想象中所谓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真实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倒是在老子的幻想中曾经出现过。

辽国并不愿意看到两国贸易萎缩,但辽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库之中,自己的国家之内,铜钱成为一种稀缺物品。

但他们面临的困境却是,这两条他们不愿意走的路,他们总要走一条。

辽国君臣称得上君明臣贤,然而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局面,如果要选择的话,他们只能选前者——禁止宋朝某些商品在国内流通,对宋朝商品课以高税。而这样做,必然激起宋朝的反制,宋朝很可能干脆关闭边境贸易。于是,为了得到某些宋朝的商品,辽国不得不进行抢劫。于是,宋朝不得不进行反击。于是,在中国北方的边境上演过无数次的历史,将再一次重演…

而今日之大辽,今日之大宋,若果然发生这一幕,必然是悲剧性的。

辽国君臣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因为他们深知与今时今日之宋朝开战,很可能要冒着亡国的危险,最好的结局,也是两败俱伤。

然而,他们又似乎别无他法。个人的意志,在此时简直是微不足道。

萧佑丹此番使宋,便是肩负着如此重任——他要替辽国,找一条新路。如果找不到,那么他也要替辽国找到一个赢得战争的方法。

面对着如此的历史性难题,饶是拖古烈再聪明,也只能是措手无策。半晌,他方有点不太相信地问道:“局势真的恶化至此了么?”

萧佑丹并没有在乎他这话的失礼,只是苦笑道:“平乱时,朝廷收缴了不少贵人的财产。加上榷盐的收入,现在倒还没到非要兵刃相见的地步。但长此以往,总难免有那一日。我们不得不早些准备。契丹人也好,渤海人也好,汉人也好,总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搞得民怨沸腾,说不得,也只能怪到宋人身上。其实现在已经是民怨沸腾了,朝廷压榨各蛮族,叛乱此起彼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