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节(3/6)

仁多保忠沉声说道。

石越没有应声,但他在心里也在说着:"你若这样死了,实是在太不值!"跟在石越身后的一个判司文书安慰着仁多保忠,"我们会尽全力的。文将军福大命大…"说到此处,他似乎是又想起了文焕不过是个叛臣,觉得自己的话有点不伦不类,立时闭嘴不语。

石越回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道:"走吧。好好安排人照顾文将军。"说罢,又转身对仁多保忠道:"方才所说,还请将军三思。接下来的事情,将军可先与丰参议他们谈妥。""是。"仁多保忠欠身应道。

***汴京。

亚欧大陆东部的心脏。

掌握着人类最富庶的国度的皇帝,正在崇政殿召开一次相对秘密的御前会议。受诏参预此次会议的人数并不多,但是却都是大宋最具份量的大臣。

"朝廷收入不可谓不多,但支出更为可观。"户部尚书司马光的声音平稳而严威,几乎让人只听他的声音便无法置疑他所说的话的权威性,"熙宁八年,朝廷岁入折合缗钱共计六千九百八十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一贯七百四十三,结余二百万贯。熙宁九年,朝廷岁入折合缗钱共计七千二百万六千贯五百一十二,虽然朝廷收入增长,且厉行节俭,但是许出支出仍然继续增加,整编军队的花费加上几处灾情的额外支出,结余反而只有三百二十万贯。熙宁十年,朝廷岁入继续增加,折合缗钱达到七千四百二十一万六百二十贯九百三十四,但此年朝廷在陕西用兵,兼之数路再遭天灾,整编军队与军队换装速度加快,朝廷在熙宁十年的结余是净负二百万贯。熙宁十一年岁入与熙宁十年相当,然各路水旱灾情不断,兼以整编禁军之花费剧增,结余亦不过二百余万贯。熙宁十二年是财政收入最好的一年,岁入七千八百六十四万四千九百贯三百五十七,又无大灾害,节余达到六百万贯有余。但是,臣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收入,还包括了自熙宁十年八月以来至今,累计发行的交钞六百五十万贯。"相当一部分人自动忽略了司马光其他的话,而是对熙宁十二年的财政状况感到欢欣鼓舞。虽然这也是大家早有耳闻的事情,但即便是这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除了吕惠卿等少数人外,也是第一次亲耳听到司马光证实。大宋有多少年没有这么好的光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