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2/6)

冷,这一让四川人唐康和邮人秦观都很不适应,哪怕上穿着用狐制成的大衣,冰冷的空气也会时时钻里内,让人不由自主的打个寒战。不过对于第一次使外国的唐康与秦观来说,丽无疑是理想的去,因为开京的大街小巷,凡是用到文字的地方,毫无疑问都是汉字。而普通百姓虽然还有言语不通之,但是稍有份的人,却都能说汉语官话——一个不会说汉语的官员,在丽是不可思议的。而且随着两国贸易的经常化与平民化,开京与南京“扬州”两会说汉话的普通百姓,也与日俱增。

秦观贫寒,早岁向学,书大抵都是借来的,自是知读书人的艰苦,不免同情的叹:“历来寒士未达之时,皆难免受小人欺辱。”

秦观一听,这才发现果真如此。两边街上,从书店到布店、陶店等等,什么都有,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宋朝产品,却唯独没有人参店。他细细想了一回,愕然笑:“人参当在药店卖。”

唐康亦不禁失笑,:“竟忘了此事。”连忙寻了一家药店问去,不料药店虽有人参,却也是最次的货,唐康与秦观细加询问,这才知为了满足对宋朝商品的需求,丽国产的人参,十之八九,都被运礼成江,至海港卖给宋朝商人了。不仅如此,其国所产的紫晶、玉、银、麝香、松、石决明、防风、茯苓、鱼、鼠笔等,也被大量贩卖至宋朝。饶是丽国产丰富,在贸易上亦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结果是易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始终无法上升。因此之故,无论是蔡京之前与薛奕私下里商量,还是请示石越所得,都一致同意贸易的未来在南洋。狄谘都督归义城,便受石越亲笔信,要鼓励趾国稻、棉、甘蔗三,却要严厉打击其发展棉纺业与制糖业、陶瓷业,保证其富余农产品用于与宋朝易。但是这些细节,却非唐康与秦观所能知。

秦观亦称是,不过心中始终有利义之辩,闷了一会,终于捺不住,自嘲:“不过这却是市恩。”

“嗯。”唐康微微颔首,笑:“让丽建房人,我大宋只赠书,赠书两万卷,所费不足万贯,而可收一国贫士之心,这笔买卖,自是得。”

唐康与秦观一面向城门前行,一面打量两边的店铺:开京虽然远没有汴京的繁华,甚至还比不上杭州与扬州的富裕,但也是一个人超过十万的大城市,各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书店里整整齐齐地陈列着翻刻的宋朝图书,从儒家九经至石学七书,甚至于苏轼最新的文集、西湖学院翻译的“夷经书”以及早已过时的报纸。唐康随意拿起一本,却发现价格不菲,约是大宋的三到四倍,不由大吃一惊,这才知书籍在丽,穷人是无法问津的。须知既便是在大宋,书价虽然有石越百般设法降低,比如对书店免税,对定价过的印书坊征税,对定价低的印书坊减税,又设法改印刷技术,使印刷字变小等等,但是对于大分贫寒人家来说,买书依然是件奢侈的事情。唐康就曾见到一些乡下的读书人,走上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到白潭图书馆以及新成立的汴京官立图书馆抄书回去读,这些人的生活极其苦寒,吃不起汴京的饭菜,就自带烧饼,一个烧饼要吃上一天甚至两天;笔墨也都是自制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宋国监正在推动一项政策:五年之内,要在每座人超过十万的城市建立一座藏书不低于两万卷的官立图书馆。同时亦鼓励各书院建图书馆,向所有读书人开放。一向节俭的赵顼与司光,在这件事情上,倒是说不来的大方。大宋已是如此,开京虽然是丽的王京,书价如此昂,唐康自然可以想见普通人与文化的无缘。正在暗暗叹之间,便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读书人被书店伙计赶来店中,抱而走。

唐康却是心中一动,问:“少游,若是以大宋的名义,在开京建一图书馆,供贫寒之士读书上之用,你说这些读书人会不会对大宋因此平添好?”

“那是自然。此辈素读中华诗书,心中已有仰慕之意;丽与大宋一样行科举,寒士求一之阶,无不由此。其未达之时,最朝思暮想的,还是可以读自己想读的书。建一图书馆,焉不能让其心存好甚至激?亦显我中华是礼义上,不与小国同。”

唐康厚颜无耻的笑:“正要市恩。我大宋的铜钱,终不能白白丽。凡有付,必思有所得。此必然之理也。”说罢,又打量两边,略带奇怪的问:“我曾听闻开京是丽人参之产地,怎的却未曾见得有人参店?”

一路之上,唐康与秦观不厌其烦的询问各产品的价格,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书籍、钟表等之外,在丽最受迎的棉布特别是染布,以及各陶瓷,价格相比杭州而言,只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