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2/6)

“我在朝中并无基可言,若说现在就来防我…”

“但是皇上突然要召回司光,揣其原因,或者是皇上毕竟年轻,还是沉不住气,或者便是他现在就觉得朝中力量的均势已被打破。”李丁文继续丝剥茧的分析着:“中书四相,没有两个人是同心的,枢密使、三司使、御史中丞也并没有援,唯一略显齐心的,只有学士院…”

石越笑站起来,走到书案前,提笔醮墨,写下几个字来,递给李丁文,笑:“我就求皇上让我这个官吧。”

“司光最终会不会朝,最终取决于皇上的态度——王安石不在,没有一个大臣敢于直接反对这项任命,否则一定会被如的弹章淹没。但是公可以将官制改革特别是兵制改革的大局尽早定下来,如果朝廷一副有意整兵经武的样,司光愿不愿意复,还是未知之数。”

李丁文凝视半晌,忽然拊掌笑:“极妙!”

“不左右仆或者还好,但不尚书…”李丁文皱起了眉

石越正要笑他几句,忽的心中一动,望了唐康一,淡淡的说:“你和李先生学好这些密语,平素好好学兵法、武艺,将来未必没有机会个儒将。有朝一日,统十万之旅,观兵中京,才是好男儿呢。”

唐康敛容答:“我记得了。”

太着急,中书门下本来就四分五裂,各有主意,皇上又用我和持国几位,借学士院推行政策…”

石越,这才拆开郭逵的书信,只见上面用刚劲的字:“某启。孟犹寒,伏惟学士阁下动止万福。前急足自府还,伏蒙赐书为报,因得备问起居之节、退之宜,私心喜甚,何可甚。…举冲者,习文知武,有古风,知理,后中如此人者不过一二。阁下志乐天下英材,如冲者之门下,宜不遗之。恐未知其实,故敢以告,伏惟矜察。”

石越看完,顺手递给李丁文

李丁文轻轻摇,悠悠说:“皇上登基八年有余,朝野之事,已大有步。他数度遣使问王介甫平安,又加赐王安上官爵,为的便是防着中书门下的相公们有朝一日得意忘形,便可一诏旨往金陵诏回王介甫,那么中书门下就没有谁能真正权。留下司君实在洛,从今年正旦开始,不过几个月时间,已有两次遣使赏赐,一次是赐龙凤团茶,一次是赐座钟与笔墨,还不是怕有一日新党坐大,就可以召回君实御史中丞,从中制衡。王安石与司光,始终是皇上埋下的两个大伏笔。”

李丁文沉思一会,:“若是改官制后,皇上有意让公到吏尚书兼参政,甚至是左右仆,而韩维、冯京隐隐与公,翰林院元绛、张璪,甚至连蔡确也有倒向公的意思,皇上这时候想要召回司君实,也未必不合情理。”

唐康推开门走了来,朝二人欠欠,一面从袖中取一封书信并一个密封的小铜筒,递给石越。石越先拿起小铜筒,见上面有数火漆印,他检视正常后,方剔开火漆,从筒中取一个小纸卷,打开看时,却见上面写的莫名其妙的字,不由苦笑着递给李丁文,问:“潜光兄,这又是什么字?”

“真要和司光打了吗?”石越不禁喃喃

“不错。”石越突然想起一事,笑:“司光一向反对朝廷用兵,如果与皇上政见不合,未必会复。新官职任命之时,我会向皇上力拒左右仆或者吏尚书之职。”

唐康听到“契丹中京”四个字,脸上不由羡慕的神态,笑:“什么时候我也能去去便好。”

石越万万料不到自己搬起石砸了自己的脚,他本以为皇帝并没有什么烈的意愿要召回司光,所以一也不反对皇帝将司光推来,引那些争权夺利者的目光,顺便也卖给旧党一个人情,如此来分担自己将要遇到的阻力——这本是“暗渡陈仓”之计。但是如果司光真的来宋朝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位列三公,掌握着监督百官之权,又兼着司大的名望,从此真不知会有多少掣肘了。

“这…”“我想这着棋,或者是慈寿殿那位老太太下的也不一定吧。”李丁文苦笑着摇摇

二人计议方定,便听到唐康在门外低声说:“大哥,有太原的书信与陈桥镇传书。”

李丁文接过来,一面看一面笑:“这是西夏字和契丹小字糅合在一起的密语,这是北平传来的消息,第一站传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再换鸽,传到陈桥镇,陈桥镇飞报到京师。这还是第一次由北平正式传来的消息——说纯父准备去契丹中京探听虚实。”

说到此,石越不由望了李丁文一,心中一震。

“快送来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