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章十字三(2/6)

赵顼此时实在是伤透脑了,蔡确也不请旨,直接把郑侠系狱,结果当天营救的疏章就达到二十多份,他下旨让蔡确释放郑侠,蔡确毫不客气的了回来:“祖宗自有法度,陛下须不得快意事!”

会连大宋的律令都不知吧?”

果然蔡确把原委一一来,这是证据确凿之事,不仅众臣,连皇帝也哑无言。宋代的君权,本来就没有后世的霸,大臣把皇帝驳得气结于无可奈何的事情,史不绝书,这时候既然被蔡确抓住了把柄,赵顼虽存着息事宁人之心,却也不能不好言相向:“念在郑侠是一片忠心,此事不如照章记过便了。”

蔡确冷笑:“这次若是放过,下次银台司的密急,就不知有多少了。陛下要为郑侠说情,说不得先请罢了臣这个御史中丞。否则臣既然掌纠绳百官,区区一个监安上门,还不必劳动天说情。”

然而大分的新党,就没有吕惠卿这么多心,韩绛、曾布、李定等人,心中一个劲直呼痛快!“丞相对郑侠不薄,把他从光州司法参军调到京师,本来加重用,不料他却对新法全盘反对,不得己安置他为监安上门,谁知此时却来反噬!”这本是新党许多人心中的想法,蔡确一定要治郑侠的罪,不由让这些人也对蔡确多了一份亲近来。

刘攽、苏颂、孙固等人,更是同声反对。

蔡确见皇帝发问,这才躬回答:“回陛下,是擅发递之罪!”

“哦?”赵顼没有明白过来。

果然,他话音未落,冯京就愤然说:“蔡持正未免置过重了!”

吕惠卿见到这情形,才立时恍然大悟,原来蔡确竟然是想趁机竖立自己在新党中的领袖地位!他暗暗冷笑“蔡持正未免之过急了!”

苏颂等人听到这里,却也已经略略猜到事情的原委了。原来赵顼登基以来,所阅奏章一向有三方式,一是中书与枢密转递的,这是绝大分;二是如韩琦这样的元老、石越这样的亲信,可以直接递达御几之前;三则是密报,密报一向不经中书,直接由银台司递,而且绝不敢延迟,而递密报,就需要发递。想是郑侠急皇帝知,便不顾后果,兵行险着,竟然假托密急,骗过银台司把《民图》递了去,不料却被蔡确一就瞧破绽来。

果然赵顼听完,立即同意:“吕卿所言有理,便依如此置便可。”而韩

“正是。”这件事可以说人人皆知。

“臣听到陛下说,陛下接银台司急奏,却是郑侠所上《民图》,不知确否?”

“不可能,不可能。”吕惠卿心里摇摇,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明显王安石最近心情颇异于往常,而且对郑侠并没有特别怀恨的样

赵顼不料碰了好大一个钉,却也只能摇苦笑。

吕惠卿却心里奇怪,他知蔡确虽然时不时在皇帝面前表现得甚有风骨,但是凡是重大事情,其实倒多半是希迎皇帝、王安石之意的,这时候为了一个郑侠而如此大动戈,难是得了王安石的意思?

“臣当时就想,郑侠一个监安上门,上《民图》,如何能得银台司急奏?”蔡确这么一说,赵顼才想起来,自己当时的确也奇怪过。

当下再不迟疑,朗声说:“陛下,臣以为郑侠擅发递,自然是有罪,但是他一片忠心,而且便是几位丞相,都能谅的,并没以为郑侠是在妄言。因此臣以为,有罪虽不可不治,但法理亦不外乎人情。郑侠本来是光州司法参军,王丞相曾称赞其能,不若再放回光州,依然任司法参军,同时照章记过。一来以示惩戒之意,二来示天下朝廷之宽仁德。”

相比韩绛等人中的赞赏,冯京中却不免多许多疑虑“那么蔡大人打算如何发落郑侠?”平素温和的他,此时却是用明显的讽刺语气发问。

蔡确丝毫不以为意,只向赵顼说:“臣以为郑侠当落职,安置一个小县,地方看,以使后来者知戒。”

他这番话,却是两面顾到,打太平拳的意思,旧党的受,吕惠卿本来并不太在乎,但他知皇帝心中此时必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只不过若是完全不给郑侠一看,只怕新党中人也要视自己为异类了,当下才说这么一个办法。

王安国也来反对,慨然说:“若郑侠上《民图》而遭黜,是朝廷无公理!请陛下三思!”

“郑侠到底是犯了何事狱?”赵顼不得不亲自开询问。

“这个蔡持正,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吕惠卿心里嘀咕着,揣测蔡确的用意。

而似曾布、李定等人,却不免又要一致支持,只有韩绛知皇帝心意,便默不作声。

“这…”赵顼面有难,如此置,朝中必有大臣不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