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熙宁二年04(2/3)

当下双方便分宾主坐下,很是说了些客话。原来这家主人叫桑俞楚,便是那个刀削脸,是唐棣的亲舅舅,刚从四川迁来汴京不到一个月,这桑俞楚已过不惑,膝下有一儿一女,哥哥叫桑充国,字长卿,今年十八,平时和唐毅夫表兄弟之间关系甚洽;妹妹叫桑梓儿,不过十五岁,刚刚及笄,因为家殷实,父兄,故最是调的一个人。这桑家本来是汴京人士,因为祖上避战迁到四川,数代经营,靠经商起家,虽然不是豪富之族,却也颇有家底,就是人叮二来也为了让这个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当时的情况,如果不能游学京师,则诗文就难以长,考上士的可能就比较低,这也是当时南方人中士比北方人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南方普遍较北方富裕,得起钱来供学游学京师。只是偌大产业,要善后的事情却也不少,故直到一个月前,方才迁到汴京,就在这潘楼街附近买了一座宅。唐棣却是第二次来,前一次是带着柴氏兄弟来贺他舅舅乔迁之喜。这一次来本是想把石越介绍给他表弟认识的,不料却碰上他二叔从蜀地来此←二叔在蜀中商场上号称“笑面狐狸”,大名叫唐甘南,字夷,名字倒起不错,不过文章却是从来不读的,识得几个字,会算几笔账,生意得像老狐狸,就这样的一个人,却和唐棣关系最洽。

那唐棣平日里最喜朋友、扶危济困,他这个表弟桑充国也是个豪迈重义之人,故此兄弟二人较之一般的表亲更要亲近一层。桑充国因为年纪尚小,并未参加取解试,但是在地方上的文名更在唐棣之上。当日在四川之时,他平生唯一服气的,便只有苏氏兄弟,只恨苏瞻苏由都在外为官,不能得耳提面命,常引以为憾。因为听说新皇即位,苏轼在京师任直史馆、判官告院,想来以他的才华,必当大用,因此对于迁家返籍之事,桑充国也最为心。但自从一个月前来到汴京后,因为预备来的礼试,各路贡生齐聚京师,这里正是人文荟萃之时,这桑充国跟着表哥唐棣一起去会过几次文,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苏氏兄弟自然不必多说,便是那些各地的贡生中,诗文胜过自己的,便不知有多少。原来他的本意是想到了京师,就要去求着苏轼行拜师之礼,不料会过几次文后,桑充国就暗自想:“那苏氏兄弟是国朝一等一的人,便是收弟,非良材质断不能收,自己现在这学问,想去拜师,实在不够资格,不如关起门读几年书,到学问一些之后再去拜师也不迟。”主意打定,尽是从此不家门半步,每日里除开承膝下,便是闭门苦读。

此时见众人寒暄已过,他便迫不及待的冲桑充国说:“长卿,这位石明兄可是真正的贤才,你一定要向他多多请教,胜过你变成书呆在家里读书百倍。”那柴氏昆仲也称是,在旁一齐夸赞,慌得石越连忙说“不敢”

氏兄弟的样,上前一步,施一礼,朗声说:“晚辈石越,给两位伯父请安。”那两个中年人可能是知柴氏兄弟是有功名的人,连忙还了个半礼,称“不敢”

那桑充国却不是轻易服人的脾气,虽然来到汴京后界开阔不少,不再自以为“老天下第三”但是让他轻信人言,却也有所不能。何况他还知自己这个表哥的脾气,稍稍有的人,在他里都是能人豪士,他那妹妹桑梓儿还为这事编了一句号取笑唐棣是“里贤良方正;中博学鸿儒”虽然难得这次有柴氏兄弟帮他夸人,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贤才”实在还是未可知之数。他有心要考较考较石越,却又不好直接开转得

唐棣却是最看不惯这关起门来读书的人。虽然觉得他表弟其志可嘉,但是这方法未免又觉得太蠢,这文学之,不游怎么可以长呢?只是这桑充国却是轻易不听人劝的。恰恰自从他结识石越之后,便觉得此人虽然平日里言语不多,但是说话举止,自有风度,而一言半语之间,常见真知,更是经常发前人所未发。私心想来,若是把石越介绍给这个表弟认识,只怕也不比认识苏氏兄弟差多少…因此上只待大雪一停,他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石越上桑府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