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推销(2/3)

既然大不能走就走偏门吧,王静辉到达汴都后,在驸府中梳洗一番后,便带着王韶来到了颍王府邸。王静辉正是要把王韶推荐给颍王赵顼,他知赵顼是个好战份,历史上他在继位成为神宗皇帝后,曾经着戎装到慈寿去给曹太后请安,而且当年他向富弼询问治国之策的时候,富弼告诉他“能够二十年不言兵便是富国之策”他居然毫不犹豫的将富弼贬黜汴都回到洛养老去了,刨除年轻皇帝看不惯守旧派的那一外,从本质上说,赵顼这个家伙还是非常向往汉武帝的武功的。

当韩琦向英宗赵曙汇报帝国财政状况的时候,王静辉和王韶也终于到达了汴都开封。王韶在开封没有住,王静辉自然不会让他去住客栈,就把王韶直接带回了驸府。但在王静辉的心中,王韶是要起大作用的,没有历史上王安石这样受皇帝信任的重臣鼎力推荐,小小地参军王韶哪能够平步青云成为大宋有数地领兵作战的将领?!既然自己从王安石手中“劫下”了王韶。自然不愿看到他没有机会重现历史上地光芒。虽然不能像王安石那样一下给提他到位,但给他铺平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这应该不算是很困难的事情。

算宰辅韩琦,他不仅要找韩绛,还要负责联系的人好协调工作,不过好在英宗赵曙知一些事情是忙不得的,第一次汇报的度定在千贯的标准上,这使得所有涉及此事的人都暗地里了把冷汗。

王静辉虽然对富弼这样的老臣主张国家修养生息的政策表示赞同,但决不会认为大宋二十年之内没有灭掉西夏,或者彻底把西夏踢宋辽夏“三国游戏”的实力。在王静辉的中,西夏在历史上只不过是游走在辽国和大宋之间左右逢源,趁火打劫的盗之辈,本没有资格称为国家的综合实力,否则《新华字典》后面的朝代表中就该有西夏的一席之地,若不是他读宋史,本就不知西夏的历史的皇帝是谁。照王静辉的估计,大宋照此速度平稳发展五年后,就可以有实力在宋夏边境上于主动攻击的地位,由于沙漠和骑兵因素,灭掉西夏难度实在是有,但重伤它让它从此一蹶不振,隔断西夏和辽国相互牵制大宋彻底沦为大宋的一个小属国,在他的中却是容易的很。所以他主张在这五年中对西夏采取柔措施,控制西夏的经济和文化,等到实力够的时候,

枢密院帝国参谋地参谋总长郭逵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王静辉的份是驸,这样明目张胆的举荐官员,尤其是个武将,恐怕会惹来那些神经张的文官的猜忌,他可不想给自己找这个麻烦。

英宗赵曙为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当然知帝国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他心中也已经好了听到财政赤字的准备,但宰辅韩琦最后呈报上来的结果还是让他非常欣的…利和盈利之间虽然不成比例,但也总比听到赤字

不过为了给王韶谋个好,让他在战场上发挥他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说不得也要走动走动为王韶延誉了。在以文治为标榜的宋朝来给一个将军谋路,其困难可想而知,但这并没有难王静辉,不过让他为难的是把王韶推荐给谁更好、更稳妥、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王韶威力的人。

王静辉心中打定主意后,便开始策划着怎么为王韶铺平仕途路了。他为大宋驸是外戚的份,对于外戚来说。在历朝历代都是防范地重对象,尤其是北宋年间,历史上王静辉就没有听说外戚能够闹什么风波的,驸的职位也多是空衔,能够像他这样到军州事的实差的几乎没有,倒是有学士位的,到了南宋时期,外戚的能力才有所发展,尤其是宋宁宗时期史弥远好象就和当时的皇后有亲戚关系,居然能够官居执政。并且还暗中影响了皇位继承,这是宋朝外戚权力的峰了,史弥远也是仅有的那么一例,其他外戚如驸份也是在南宋地时候才到了同签枢密院的职位,但那也是公主死后几十年的事情了,公主在世时是绝对没有这个机会的。

王静辉想了想宋朝外戚的境,也知这次他外放楚州担任实差实在是异数,估计也就是到此打住了。这个时代是大宋最后的辉煌了。开封的包公去世还不到十年,这里还有韩琦、富弼、欧修、司光、文彦博这样睛里不得沙的大臣,他为驸和这些大臣中私下地关系还都不错,但如果往上走一步话,说不定就要变成冤家了,而王静辉自己对权力也没有什么奢望。不得早退隐,自然是不会现这样不利的状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