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推销(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推销

受到王静辉初来楚州便兴修水利工程获得淤田收益的启发,韩琦愣是咬牙切齿的从国库中拨chu六十万贯资金来专门对汴河水域进行整顿。王静辉知dao后也佩服这个韩琦真够稳当的,据他所知的历史,王安石正是在汴河上投入青苗法的钱来修整水利工程,仅淤田就有十万余顷,要是实现其目标,不仅能够使汴河的运力增qiang,当然也可以像他这样在楚州除了chu1理一大批厢兵外,还能捞到不少现金外快,可以立刻卖掉bu分土地收回投资。其综合效应实在是倍增于六十万贯的投资,并且好chu1还是长期的。

像这样的事情,王静辉早就和韩琦之间的来信中探讨过了,考虑到国家财政的jin张情况,王静辉就向韩琦zuo“工作”:“楚州水利示范工程”有着榜样作用,虽然不能适合所有的河liuliu域,但可以优先解决那些在修整水利工程同时还能够有相当数量淤田产生的河liu,这样的工程几乎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收回投资款项,并且可以顺手转业许多厢兵,其长短期利run都是不可小视的。

有楚州的淮河作为榜样,韩琦他们自然被王静辉的来信所打动了,只不过王静辉没有想到韩琦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汴河,他可是记得历史上王安石青苗法最大的水利工程便是汴河liu域的修整。王静辉认为有些水利工程早就有计划了,但因为朝廷财政的jin张所以就压下不动,不然韩琦也不会这么巧合去修整汴河liu域水利工程,这个工程肯定早就有这份计划。不知dao压了多长时间了。有机会可以到韩琦那里去淘淘金,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毕竟自己这里有的是富裕资金,但缺乏好地项目,他从来没有想过水利工程居然也有这么赚钱地时候,当然是条旱涝保收的发财之路。

还没有chu正月。大宋各地都是洋溢着新年地气氛,由于汴河冬季封冻,原本全是水路就可以从楚州直达汴都开封,王静辉和王韶一行人只好走陆路,这就使得将近五分之四的路程都是陆路了,王静辉也看到了沿途汴河一些河段有兴修水利工程的痕迹,已经干过一次这zhong活的他,自然知dao韩琦修正水利工程地速度不算慢了,毕竟汴河liu域涉及的范围要比楚州大多了,而且汴河是大运河的一段。还承担了南北运输的重任。

汴河水利工程能够产生的淤田经济效应,让韩琦等人认为兴修水利工程是条发家致富之路,从而使得决策的时候阻力降低,但真正更实在的意义便是使得那条脆弱的运输线保险系数更高些。大宋连年遭灾,而维系国家的重心全都在汴都到杭州这段运河上,国家的财赋全靠这条运河来周转,而南北之间地贸易也都是由这条运河来维系,不过这条运河却连接这两大河liu。最危险的莫过于黄河了,如果黄河遭受大灾,可以轻而易举的让这条大宋命脉tan痪上几个月,而后带来的泥沙也会使运力大打折扣。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大宋统治高层如果治理河dao淤积的话,是绝对会优先考虑运河水系的。

本来韩琦也想疏通汴河水系。但他穷啊!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近六千万贯,但财政赤字居然还有几百万贯之多,真是让他gan到汗颜,好在自己的义子本事够大,自采用他地方法后,这一年不仅消灭了赤字,刨除官员的“年终奖”外,居然还有百万余贯的盈余,虽然说chu去很丢面子,但作为十一年执政的韩琦来说,今年是他最为轻松的一年…这是他十一年执政生涯中唯一一年没有亏欠的年份!

宰辅韩琦和三司使韩绛在向英宗赵曙最后报chu这个统计结果后,坐在御案上地赵曙心中也是松了口气,以前他可是没有这么仔细的听过最终年度财政审he结果的,但颍王赵顼受到王静辉的影响,非常注重“数字化”guan理,常常跑到三司使韩绛那里去翻阅各zhong财务方面的报告,对大宋的现状了解的也越来越shen刻,闲暇时间两父子闲谈的时候,英宗赵曙明显的gan觉到自己的儿子成长了许多,自己一问起关于某个方面的事情,赵顼都能对答入liu而且还能够报chujuti数字作为jian实的佐证,这让英宗赵曙心中gan到十分高兴,细问之下才知dao这是受驸ma的影响。他也开始责成宰辅韩琦和三司使韩绛必须把今年的财政状况给以juti数字的形势汇报chu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告诉自己大宋亏欠了几百万贯…“一百万贯也是百万贯,九百万贯也是几百万贯的范畴,朕要知dao大宋到底每年有多大的窟窿!”英宗赵曙心中默默的想到!

英宗赵曙的这dao命令确实让shen为计相的三司使韩绛忙碌了半天,而且最忙碌的还是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