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人之所以越过长城,深入到辽水一带,是因为匈奴人杀到了饶乐水,在东胡的老巢烧杀掳掠,迫使东胡不得不向东拓展生存空间。
代北向长城以北派出了大量斥候,经过数个月的探查,终于现匈奴人的左方王的主力大军在闪电河和饶乐水一线,正在与东胡人交战。与此同时,匈奴人右方王诸军在贺兰山以北一带出没。据北地送来的消息说,大月氏报警,匈奴人右方王军队有可能攻击河西。
从这一系列消息来判断,匈奴人在赵国灭亡、燕国败逃辽东之后,已经改变了攻击策略,再一次把目标转向了大漠的东西两端,东攻东胡,西攻大月氏,在巩固大漠的基础上,向向拓展,继而扩大自己的疆域,聚集更大的实力,为南下攻打中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不出意外的话,单于庭的策略是先东后西,先打东胡,后打大月氏,而不是同时开辟两个战场。
以此策略为基础,右方王大军集结于贺兰山以北,是为了策应云中战场,防止大秦军队乘着云中兵力不足之际展开反攻。
可惜的是,右方诸王对河西垂涎三尺,并不想守在贺兰山附近做左方王大军的“保镖”他们的主力极有可能正在接近河西,伺机攻打大月氏。
这就是北方战局的变化。
早在武烈侯进入代北战场的时候,就曾预言随着赵国灭亡燕国败逃辽东之后,大漠局势必然生变化,只要这种变化有利于代北,那么代北反击的机会就来了。这也是武烈侯一直关注大漠局势变化,并向长城外派出大量斥候的重要原因。
自己实力不足以击败匈奴人,那就只能指望匈奴人自己犯错误了。
“夏收马上开始。”宝鼎说道“夏收之后就是草原雨季。匈奴人不会在雨季进行大规模的作战,所以未来两个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夫抢收抢种。”
“有了夏粮的保证,我们足以调集大军在苍头河和金河山一线展开反击,把匈奴人赶到大黑河以北,继而稳固雁门防线,确保雁门、代郡和上谷三地的安全。只有稳固了代北局势,我们才有可能南下进入中原作战。”
众将一听武烈侯有意南下中原作战,顿时兴奋起来。守疆的战功毕竟有限,与吞齐灭楚统一中土的盖世功勋相比,悬殊太大了。
公子将闾更是激动,大声问道“叔父,我们何时南下?是不是今年十月?”
宝鼎摇手“据我的判断,中原决战肯定受阻,我秦军和齐楚合纵军要展开激烈厮杀,这场厮杀估计要延续到第二年的春天。交战时间太长,双方的损耗都非常惊人,拼到最后就是拼国力,谁的国力最强,谁就能支撑到最后。”
“我大秦算是远征,齐楚是本土作战,其中的优劣一目了然,所以最乐观的估计就是双方都打不动了,我大秦主动后撤,修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出战。”
公子将闾忍不住问道“叔父,这么说,我们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就可以南下参战了?”
宝鼎笑了起来“有何依据?”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双方陷入僵持,都打不动了,筋疲力尽,这时候我们南下,可以给齐国以致命一击。齐国崩溃了,楚国也就完了。”
“那你打算带多少军队南下?”宝鼎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