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二章这是一场决战(2/4)

宝鼎无语。秦人太悍了,有实力就是不一样,话里话外都是霸气十足。

“至于李牧为什么要杀公恒,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公恒就是给公隆陪葬的,让邯郸给燕国一个待,同时避免邯郸和李牧因为此事而生激烈冲突,导致河北大战失败,赵国败亡。”蒙恬说“公恒不死,赵国就要拿李牧开刀,以便给燕国一个待,否则燕国必然以此为借兵南下。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燕王喜即使不愿兵也没办法。赵国现在就指望李牧的代北军了,邯郸敢把李牧拿掉?赵国生死存亡悬于一线,就算邯郸要拿李牧,李牧会答应?代北军会答应?所以公恒是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值了。”

宝鼎有些明白了,不过此事既然蒙恬都看得来,难瞒得过燕王喜?

过去那些跟在武安君白起后面的将士,幸运者较多。武安君打的都是大仗,一仗打下来常常要宰杀对方几万‘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所以跟在他后面的将士都很幸运,只要不死,都能捞到爵位,这大概也是秦军将士们崇拜他,至今还在缅怀他的原因之一吧。



“暂时还没有。”蒙恬笑“公可以暂居我的军营,公的苍短兵则在我的军营外自建一营,粮秣武自可就近补充。”

不过相比闾左贫贱连从军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从军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错了,最起码有爵加禄的希望,要知砍一颗敌国甲士级,加爵一级,赏田一顷(一百亩),住宅九亩,庶(侍从的统称)一人,要官就是五十石之官。爵位到了五等大夫爵的时候,不但有相应的田地赏赐,还允许有六个隶,官就是县尉一级,算是很的待遇。

“公,如果你同意的话,今天下午就搬到我的军营来。”蒙恬已经打定主意

“李牧的大军已经抵达河北战场,正与我大军激战。”蒙恬继续说“李牧固守营垒,死守不。为了把李牧的代北军主力诱来,桓齮上将军打算示敌以弱,命令原先暗藏于井陉的麃(biao)公暂时不要动,太原、上党两地的军队也暂时停止东,就地待命。所以,你还有一时间,上派人去离石要,叫你的苍短兵火赶来晋。”

“此战,桓齮在河北击败李牧,然后与南线杨端和南北夹击,攻克邯郸,从此赵国亡,山东六国去其一。两人居功至伟,功勋盖世。”蒙恬面不善,语气里更是透愤懑“桓齮和杨端和都是楚系的人,你可以想像一下,此仗过后,咸局势将如何变化?”

这就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啊。贵族拿军功太容易,而平民若想拿军功,就要靠砍人。靠砍人来积累军功听上去很公平,其实里面的名堂太多,某程度上就是忽悠人。假如你的上官死了,你不但没有功劳,还要连坐;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数等于或者过对方,你砍再多的人也没用,不但无功还有罪责,总而言之,最低层的士卒想靠砍人来积累军功,太难太难,幸运者有,但太少了。

是你杀的。”蒙恬严肃地说“即使在大王面前,即使你知大王知真相,也不能矢否认,有些秘密永远都是秘密。”

“我大秦将士,上下齐心,誓死奋战。”蒙恬郑重说“这一仗,不仅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也关系到我秦国的兴衰,不容有失。”

“我有军职吗?”宝鼎有些期待地问

“大王有没有应对之策?”宝鼎试探着问。他现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染了,觉得河北大战确实十拿九稳,但桓齮怎么打败了?会不会和咸局势有关系?

蒙恬不再与他纠缠这件事,把话题重新引到了河北战局。

“燕王喜即使怀疑又怎么样?难他要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然后燕国跟着死去?”蒙恬冷声说“这个世上,什么都是假的,唯有实力是真的。燕王喜没有实力,只有忍气吞声,不忍也得忍,不信也得信。”

蒙恬看到宝鼎还是面带疑惑,于是又补了一句“燕国两次伐赵,两次大败,如今的实力不堪一击,假如赵国亡了,燕国保得住?这个年代就是弱,谁相信盟约?赵国亡了,燕国必定难逃一死,所以燕王喜迫于我大秦的威,虽然不敢兵支援赵国,但这事,只要双方默契合一下,彼此心照不宣也就算了,毕竟赵国也赔了一个公恒,那可是平原君的儿,赵国的石大臣,也算是损失惨重了。”

宝鼎把嘴闭上,不敢说话了。

宝鼎急忙。蒙恬一旦严肃起来,那扑面而至的威严还是颇有威慑力。

“难燕王喜相信公隆是秦人所杀?”宝鼎问“黑冰刺杀公隆的理由实在太牵了。”

宝鼎微笑。看得来,这一仗的大功劳没有王翦的份,也没有蒙恬的份,而自己不过跟在他们后面看看闹,然后顺手捡便宜,捞军功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