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重修孝dao(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重修孝dao

曹氏的家乡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令族人颇为自豪的是,在他们族里曾经chu现过一位了不起的人wu——汉丞相曹参。但自汉高祖时代之后,曹氏便逐渐走向没落,直到阿瞒的爷爷大宦官曹腾崛起,才使这个江河日下的家族又有了生机。俗话说:“一人得dao,ji犬升天。”曹腾的子侄一辈许多人都跻shen仕途,大到位列九卿,小到衙役书吏。也正因为如此,与宦官势力保持一致成了曹家人jian守的信条。

阿瞒本是chu生在谯县老家的,但是屈指算来在这里度过的岁月却不多。只因母亲邹氏早丧,阿瞒兄弟一直跟随父亲在洛yang生活。汉都洛yang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繁华的地方,阿瞒也在那里找到了快乐。但如今不同了,他在政变之夜偷偷帮助太学生何颙。这zhong对家族的背叛是不能原谅的,于是阿瞒被遣送回乡,从mi罐子中捞chu来扔进了冰窖里。因为是曹腾的唯一养子,曹嵩这一支的人口很少,基本上家眷又都在洛yang安置,所以谯县的宅院、地产实际上只有一帮老仆人照guan。阿瞒年纪还小,就被送到了本家兄弟曹胤的家里。

第一yan瞅见这位素未谋面的本家七叔时,阿瞒就觉得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了。曹胤的年龄不太大,还不到三十岁,是曹嵩一辈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但是他xing格拘谨苛刻,举手投足透着一gu子严厉和傲气。特别是那张白净的容长脸,极少有笑模样。

环境改变了,生活也就不一样了。过去在洛yang那zhong大少爷的态势没有了,短了一帮家nu小厮的萦绕,再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劳烦。可曹胤却还是chu1chu1挑他的mao病,连吃顿饭都得挨半天训,什么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掉饭粒、不能吃chu声来、不能左顾右盼…一动一静、一走一立,都要规规矩矩从tou学起。

最要命的就是念书。阿瞒不像弟弟德儿那样min而好学,他生来最讨厌接chu2书卷,十二岁了连一卷《论语》都没念下来,每读上两三行就困意大发,上下yanpi发黏。如今却也不敢了,曹胤手里拿着戒尺在他面前踱来踱去,只要稍有松懈就会打下来。

“阿瞒,你游手好闲惯了,功课都耽误了。要知dao时不我待,现在必须从tou开始学起。”曹胤说着晃了晃手中的竹简“你背着长辈私jiao罪人,事后又ding撞父亲、叔父,是为大不孝,那我就要你从最基本的《孝经》学起。”

阿瞒心里跟吃了苍蝇一样别扭,在他看来何颙不是罪人,遇事讲理不算ding撞,而《孝经》更是小孩子开蒙的书,自己虽然不爱学习,但也早就mama虎虎看过了。

曹胤瞧chu他yan里有一丝不屑,把戒尺在阿瞒案前敲了敲,冷森森dao:“你自以为读懂《孝经》了?嫌我讲的书浅了是不是?那好,你把书里孔子说的第一句话背给我听听。”

阿瞒傻了yan,低tou思索了好半天才磕磕baba答dao:“夫孝,德之…之本也,教之…之所由…所由生也…”

“哼!不对!”曹胤冷笑一声“才一句话就糊里糊涂背成这样,可见你gen本没用心读过书,还有脸耻笑《孝经》肤浅?”说罢他抓起阿瞒的手,抬起戒尺啪啪啪就是三下。任阿瞒在那里龇牙咧嘴,接着讲dao:“子曰:‘先王有至德要dao,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才是孔子说的第一句话。你记住没有?”

“哦。”阿瞒搓着手敷衍dao。

“那么我问你,孔子所说的至德要dao是什么吗?汝知之乎?”

“就是孝。”阿瞒脱口而chu。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孝经》讲的至德自然是孝dao。

曹胤却冷笑一声,摇摇toudao:“你不知dao!你如果知dao孝dao就不会ding撞你爹爹,就不会被他打发到这里来。所以你必须好好给我读书,学学什么才是真正的孝。”

“不对,你qiang词夺理!我没有不孝,救人怎么能算错事?”

曹胤没想到侄子会这么嘴ying,竟然会说自己qiang词夺理,到今天还争辩这件事情,他气哼哼dao:“你没错,难dao是你爹错了?shen为儿子动不动言父之过,本shen就是不晓事理。今天的书不要念了,给我跪到一边好好反省去!”

阿瞒瞥了他一yan,知dao再怎么辩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得起shenchu门,跪到了院子当中。

火辣辣的太yang是何等煎熬人,阿瞒就这么ding着日tou憋着一肚子的郁闷直tingting跪在那里,摆弄着肋下的青釭剑:宝剑呀宝剑,全族的人yan睛都瞎了,只有你才知dao我的心,只有你才明白是非善恶…

“不准luan动!”曹胤断喝一声走到他shen前“把剑摘下来给我!”

阿瞒看都懒得看他一yan,摇了摇tou。

“摘下来!”

阿瞒抬tou看看他,yan睛里充满了怒火,这个毫无gan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