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真的是万幸之至。
此后,自然是赵、符两家一边是忙着嫁女、一边筹备娶媳,张灯结彩,办了一场热闹的喜事。
这便是赵匡义与符彦卿结为翁婿的一段趣闻。
赵匡胤开国之后,因符彦卿是皇弟赵光义的岳丈,所以加封他为太师。这就是赵普说的位极人臣。
在赵普的极力劝阻下,赵匡胤打消了任命符彦卿统领朝廷禁军的念头。
2、老调重弹
赵匡胤罢了禁军将领的官,收回了他们的兵权以后,京畿重地可以放心了,可全国各地藩镇的威胁还在,剥夺外藩节度使兵权马上就摆上了日程。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老调重弹,再次设下了鸿门宴。
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都接到朝廷的通知,通知内容是进京述职。这些人虽然都是封疆大吏,但外藩毕竟没有京师繁华,接到通知后,即刻整装进京。
赵匡胤设宴招待这几位掌握兵权的节度使,并亲自作陪。
上次招待禁军的几位将领,酒宴设在皇宫,这次招待几位外藩节度使,酒宴改设在御花园。两相比较,少了一点森严,多了一些浪漫。
大家见皇上在御花园设宴招待,感到莫大的荣幸。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中国有“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这句古话。
酒席间,赵匡胤向每位节度使都敬了酒,很体恤地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国家功臣宿将,戎马一生,已经是很辛苦了,如今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些苦差事,实非朕优待贤士的本意,朕实在是过意不去!”
大家都以为皇上体恤下情,心里感动得不得了,有一个人颇能揣摩主子心意的人,听出皇上话中有话。这个人就是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
王彦超,就是当年在复州将投奔他的赵匡胤拒之门外的那个人。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曾当面质问过他,为何当初不肯收留自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好像就只有磕头赔罪,多说几句臣罪该万死之类的话以求得宽恕了。王彦超却没有这样说,他谦恭地说,复州是个小郡,庙太小,容不下真龙天子,如果当年留下皇上,皇上也就没有今天了。并说这一切都是天意,非人力所能左右。
王彦超的言下之意,他当初没有收留赵匡胤,不但无过,而且还有功。
赵匡胤听了心里很高兴,他高兴因为那句“一切都是天意”的话。因而,没有再与王彦超计较当年那件事。王彦超也凭他的能言善辩,逃过了一劫。
今天,王彦超听出了皇上话外之音,心领神会,连忙跪下奏道:“臣本来没什么功劳,却一直受到恩宠,心里一直很惭愧。如今年纪大了,留在节度使的位子上实在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请陛下赐臣归老园田,完成臣最后一个心愿吧!”
赵匡胤离座而起,扶住王彦超,说他深明大义,着实夸奖了一番。
另外几位节度使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和杨廷璋虽然明白赵匡胤的意图,但却不愿意解除兵权,只管唠唠叨叨地说自己过去打了多少胜仗、立了多少功。
赵匡胤听后皱起了眉头,冷冷地说:“这些都是老皇历,陈年旧账,不要再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