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风尘》与《风柜来的人》,都有一个难写,即少年人的“情”民国之后,动辄讲“大时代”到底也有过几回大境遇。不料这“大”到了艺术中,常常只僵在一个“大”上,甚或耻于“不大”结果尾大不得调之。四九年以后的大陆,时时要大,不大,不但是
德问题,而且简直反革命,例如向党生之日的某某周年献礼,你敢小么?
方育平开车,走了很久。香港地方小,走那么久,无疑是我错觉所致。那时海峡两岸还在神经过时期,所以方让我候在路旁,他唤侯孝贤
来。当夜无月,又不在城里,黑暗中
了支烟,老老实实地
,一会儿,方育平引侯孝贤、柯一正来,握手,与侯孝贤的第一面竟是看不清面目。互相问候,我当下即辨
《童年往事》要的画外音就是孝贤的声音。
孩王》,我怕
扰他,言明绝不参舆,但还是忍不住用《童年往事》暗示了一番。凯歌到底
悍,不受影响,拍成自己样式的电影,顺便用镜
将《棋王》、《树王》也轻轻扫
了,自有幽默在,令我思省当初用暗示
涉创作自由的溢好心。
到得亮,孝贤是小个
,直细的
发扇在
上,
睛亮,有血丝,
力透支又随时有
力。孝贤很温和,但我晓得民间镇得住场面的常常是小个
,好像四川的
了人命,魁伟且相貌堂堂者分开众人,
来的袍哥却个
小,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
孝贤提到他想拍《孩王》,令我一惊,其实大喜,继之无奈,告诉孝贤凯歌已经着手了。
转回来说这个“情”焉能不大?即使大,亦是大有大的用法。看《甘地传》暗杀一场,上百万人的场面,几闪而过,类似大鼓只敲了三两下,毫不痛惜投资。苏轼写《赤怀古》似倾盆大
一九八六年夏天,我在香港留了一个月。一日方育平来,说侯孝贤这两天在香港客串舒琪的《老娘够》,愿意的话,去看看。当然愿意,并促快走,方育平说,要到晚上啦。
终于得
大,青光
,常用
呼
,小腹退化。几次看别人拍电影,都是打板后,没人叮瞩,演员们却个个微微把肩
了。后来学得一个“没有表演的表演”又卖力去表演“没有表演”
妆淡抹总不相宜。但这些常常被自用一个“风格”来圆场,观众当然明白那骨
里是“不明就里”四个常用字。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一路好好的,结尾忽然说起大话来,
在当时,可能有彩
,时过境迁,只觉得像细细吃面忽然打嗝。
第二次见面是当年九月在纽约,林肯中心放孝贤的《童年往事》,胶片的,也就是真迹,于是赶去看。在门会到孝贤,焦雄屏用我的相机拍张照片,洗
来是模糊的,类似夏
笔下照像写实主义的闪过的人影。后来去张北海家聚,拍的几张,亦是模糊的。我寻思这侯孝贤果然厉害,有他在镜
里,大家就都不清不楚的。
在香港只得惊鸿一瞥。后来孝贤托人带到北京一盒乾,儿
立刻拿了几大块到街上与邻居小孩分吃,不一会儿即
来再要,说,隔
小军他们喜
吃,我说,告诉他们,你爸爸也喜
吃。
不妨随手摘录些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大跃,大扫除,大鸣大放大字报;大团结,大锅饭,大大低估了;大丰收(该词难解在“丰”收难
会是“小”的吗?),大检查,文化大革命;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大多数是好的;大兵团作战,大大推动了,三大法宝;大讲特讲,社会主义大家
,大是大非;大公无私,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
神…比较下来,大
针,大写字母,大
杆菌,实在无颜称“大”
这之后的收获是谭送的孝贤的《恋恋风尘》与《风柜来的人》的翻录带。住在丹青家,两个人
了烟细细地看这两
题目无甚
奇的片
,随看随喜。完毕之后,丹青煎了咖啡,边啜边聊,谈谈,又去放了带
再看,仍是随看随喜。之后数日话题就是孝贤的电影,虽然也去苏荷逛逛画廊,中城看看博
馆,买买唱片寻寻旧书,纽约亦只像居
的一张席
,与话题无关。
八五年在上海与朋友闲扯,其中一个女作家忽然恐惑起来,说,北方人有黄河可写,我们上海人怎么办?我只好苦笑,安说上海不是在长江的
海
嘛。还记得一个颇有名气的画家朋友翻看洋文画册,终于不解地合上画,叹
,都说是大画家,怎么老画些小苹果儿?我倒喜
他大话说得老老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