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少壮军人预备”改造国家”的组织,主持人藤井齐在此事件中,亦为要角,一牵连开来,可能会造成海陆军之间的裂痕。
第三、也是最严重的,如不能息事宁人,立刻就会使萨、佐、土系与长州、大分系的冲突表面化。在”十月事件”中,荒木贞夫的态度颇为暧昧,可想而知的,纵非幕后主使人,亦必定同情,对桥本、长勇应持保护的态度。长州阀的势力,其时已渐式微;而南次郎与金谷范之出身大分阀,自知力薄,况在各方备致责难声中,一定斗不过荒木贞夫,那就只有委屈求全了。
从”十月事件”以后,”皇道派”正式形成;半年之后,乃有”五一五事件”荒木入阁,大排异己,结束了长州阀主宰陆军60年的局面。
不久,为了对抗”皇道派”出现了一个”无名会”的组织,发仆人一共10个,都是大佐、中佐,为首的是永田铁山,其次是东条英机;影佐祯昭亦在其内。
“无名会”的本质与皇道派一样,都主张扩张军人势力,改造国家;但手段上不相同,不赞成用流血造反的办法;主张集结军人全体,加以有效的组织,”在一丝不乱的统制下进行”因而很快地为人称作”统制派”
“统制派”的发展很快,一方面固因在理论上较皇道派的动辄主张不分青红皂白的暗杀,来得易于为人接受;一方面再以因缘时会,在统制派出现不久,作为皇道派第一首领的荒木贞夫,因病辞职,给了统制派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
继荒木而任陆相的是”九一八”时任朝鲜总督的林铣十郎;他是”国外先行论”的巨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曾擅自越境出兵援关东军。可想而知的,他与皇道派处于对立的地位,但以真崎的跋扈,对陆军人事,多所干预;因此,林铣就任之初,仅能勉强将永田铁山一人调任为军务局长。
到了这年——昭和9年——民国23年8月,陆军定期调任,林铣在参谋总长闲院宫及军事参议官渡边锭太郎的支持之下,开始发动”肃军”首当其冲的是陆军次官柳川平助及宪兵司令秦真次;下一年的定期调动,更进一步劝告真崎辞去教育总监。于是,统制派与皇道派的冲突,趋于表面化,先有真崎辞职不足1月时,”小樱会”分子相泽三郎中佐,闯入永田铁山的办公室,以军刀斩之于座椅下;接着有昭和11年——1936年震惊日本全国的”二二六事件”
2月26日夜间,大雪纷飞;第一师团的3名大尉,集结下级军官21人,指挥士官近百,兵士千余,分数路袭击官署,杀了内大臣斋藤宾、藏相高桥足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身负重伤。此外列入黑名单的总理大臣冈田启介、及元老西园寺、牧野伸显等人,幸免于难。首相官邸、警视厅皆被占据;皇宫及重要官署所在地的曲町区,断绝交通,一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连天皇的安危,都成了问题。
到了清晨5时,事态明朗化了,首谋之大尉香田清贞、村中孝次、矶部浅一与川岛陆相会面,在朗诵《蹶起意趣书》后,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为3项:一是即刻逮捕南次郎、宇垣一成、小矶国昭、建川美治等将领,并免除根本博、武藤章等人的官职;二是任命荒木为关东军司令官;三是”陆相即以本事件导致昭和维新的实现”——暗示将拥护真崎组织军政府。后来又追加要求3项,希望由真崎大将、山下奉文少将出面”洽商收拾之策”皇道派的真面目,至此暴露无遗。
真相一露,这些盲目冲动的下级军官的命运也就决定了。情势是非常明白的,千把军人要想造反,无异以卵击石;除非他们有昭和天皇为人质,还可以谈一谈条件,否则,任何荒谬的要求,都等于梦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