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4章其言也哀(3/5)

屡次在军校及中央干部学校之演讲;一为教科书决不奴化,课内岳武穆、文文山之文,照常诵读。凡铭之讲词以及口号文字皆曾再三斟酌。如近年言复兴中华、保卫东亚,如清末同盟会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余音。”这是很含蓄的话,意思是只不过想将英美势力逐出东亚而已。却又不便明说;因为一说明了,与他所服膺的国父所提出的中日美三国联盟的主张,便自相矛盾了。

他的补过之道,在求战后使政府能顺利完成整地接收光复地区;首先着眼于华北五省,说”尚未受中央之直接控制。然日既已放松,我当紧力准备,俾将来国土完整,无意外变化发生。铭于十三年奉国父命先入北京,其后扩大会议偕公博入晋,前年赴东北,颇知北方形势,应得一与政府及党的关系密切之人主持之。政府应推公博以代主席名义,常驻华北,而以京沪地区交佛海负责,在一年内实现重点驻军计划,俾渝方将来得作接防准备。”他这个决定,将由陈璧君与陈公博商量以后,用他的名义向”中政会”提出。

“实现重点驻军”的目的,就在防止共产党的接收失地。汪精卫在最后一段中,竟发出了对延安的警告:“中国自乙未革命失败,迄今五十年;抗战军兴,亦已七载,不论国家前途演变如何,我同志当知党必统一,国不可分的主张,不可逞私煽动分裂。其在军人天职,抗战为生存,求和尤应有国家观念,不得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对于日本,将来亦当使其明了中国抵抗,出于被侵略自卫,并无征服者之心。”

“拥兵自重,骑墙观变”即指延安而言。最后对于他认为仍是”同志”的”渝方””当使其了解和运发生,演化至今,亦仍不失其自惜与自重。将来战后两国,能否自动提携,互利互赖,仍有赖于日本民族之彻底觉悟,及我对日本之宽大政策。兆铭最后之主张及最后之心情,其与吾党各同志及全国同胞,为共同之认证与共勉者也。”

陈璧君的文字,跟她的性情一样,质直勉强,自以为是,本不宜曲曲传达汪精卫幽微复杂的心情,所以这篇纪录,在汪精卫很不满意,觉得许多地方,言不达意;不过他已无力删改,只由护士扶持着,草草写下了题目《最后之心情》,并签了”兆铭”二字。

病况由于咳嗽频仍,而益形恶化,汪精卫的咳嗽起于夏天,同住在病房中的陈璧君,肥胖怕热,白天不必说,晚上亦非开窗不可;她还振振有词地说:“病房要空气流通。”那知夜凉如水,在她好梦正酣时,汪精卫却因风寒侵袭,立刻就发烧了。不知是畏惧,还是出于爱意,他始终不肯说破,他的感冒咳嗽是由于陈璧君开窗睡觉的缘故。

咳嗽影响睡眠,体力越发衰颓;不过医疗服务周到,估计还可以拖一段日子。不道11月初九那天,美国飞机空袭名古屋,发布的警报,一开始就是短促而接连不断的紧急警报;护士长慌了手脚,找了几个人来,连人带病床推入电梯,直降地下防空室。

在名古屋,那时已是严冬。地下室阴凝酷寒,常人身处其中,已难忍受,何况以汪精卫久病垂危之身?加以电梯上下,病床进出,七手八脚,受了震动;所以汪精卫当时就已面无人色。

等空袭警报解除,送回病房;汪精卫呃逆不止,病情剧变。接着是发高烧。彻夜急救,始终并无气色;第二天上午6点钟,烧到41度,脉搏每分钟120几跳,呼吸困难陷于半昏迷状态;到得下午4点多钟,终于咽气,送终的是陈璧君和他的小儿子文悌。

从这时候开始,陈璧君就除了子女以外,什么人都看不顺眼了。11月12那天,遗体由专机”海鹣号”送回南京,下午5点钟到达明故宫机场;机门开处,一身黑色丧服的陈璧君首先出现;在场的汪政府要人一看,都打了个寒噤,因为陈璧君的那张寡妇脸,不但难看,而且可怕,凡是接触到她视线的,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她在指责:“汪先生是死在你手里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