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皇帝,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谒陵”清朝从顺治入关以后,才有东、西陵;在此以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葬在辽阳,以后迁到由沈阳改名的盛京东南,称为”东京陵”;太祖本人葬在盛京东北,称为”福陵”;太宗皇太极葬在盛京西北,称为昭陵。除了四时大祭以外,每逢新君登极,必奉皇太后出关谒陵;尤其是谒太祖的福陵,更为郑重。
清朝的家法,只有4个字,叫做”敬天法祖”溥仪从小便有极深的印象,所以初出关时,便想谒陵;但为”大臣”所谏阻,理由是现在的名义,还只是”执政”列祖列宗并无此名号,与”法祖”的深义不符。溥仪想想也不错,只得暂且忍耐。
如今做了”皇帝”宿愿得偿,溥仪自认平生第一快事。他的堂兄溥儒做过两句诗:“百死唯余忠孝在,夜深说与鬼神听”这是胜国王孙莫大之悲哀;而自己呢,谒陵时要命”南书房翰林”好好做一篇说文,当初皇位从自己手里失去时,尚在冲龄;现在毕竟又”光复”了”神气”列祖列宗在天有灵,谁不夸赞一声:“好小子!”
那知正当兴致勃勃之时,在安排”出警入跸”的谒陵行程时,溥仪的克星来求见了。
他的这个克星当然是日本军人,官拜大佐,名叫吉冈安直,本职是关东军的高参,派在溥仪那里做顾问,名义称为”御用挂”吉冈安直是标准的”东洋小鬼”一肚子的诡谋;本来派在天津时,不过是一个中尉,跟溥仪及他的胞弟溥杰相识。后来调回国内,在士官学校当教官;溥杰在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毕业后,转入士官学陆军;吉冈与他有了师生之谊,便多方笼络,大套交情。他这样做是有目的;目的在于登龙。
原来,日本军方在”傀儡”登场后,派过好几个”牵线人”却都不安于位,主要的原因是所派的人,与关东军并无渊源,凡事扞格,只有知难而退。吉冈很想当这个”牵线人”但亦深知,非先拉上关东军的关系,取得关东军支持不可。因此,利用与溥杰的关系,向关东军游说;说他与溥仪兄弟如何熟识,如何言听计从,如果能把他派到溥仪那里做顾问,他必可照关东军的意思,影响溥仪,俯首听命。
关东军被他说动,便派为高参去做溥仪的”御用挂”;官阶亦由尉官保升至构成为日本陆军骨干的大佐。吉冈感恩图报,十分卖力;不论大小事务,都要干涉;溥仪接见”臣下”时,他必陪侍在旁,俨然是唐朝”领侍卫内大臣”的身分,而权力超过不知多少倍。
吉冈与溥仪能够直接交谈,因为吉冈会简单的”皇军式”华语,又略谙英文;溥仪跟他用”皇军式”的华语如果讲不通,可藉助于英语单字,沟通思想。
“听说陛下要去祭祖拜陵;这个,”吉冈开门见山地说:“陛下,不行!”
溥仪大为惊诧,还怕自己没有听清楚,又问一句:“什么的不行?”
“拜祖祭陵的不行!”
“为什么不行?”溥仪脸都气白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陛下不是清朝的皇帝,是满洲国的皇帝。”
“这有什么分别?我大清朝本来就发祥在满洲。”
“不是!不是!清朝由孙中山先生推翻了。陛下现在是住在满洲的满、蒙、汉、日、朝五民族的皇帝;祭清朝的祖陵,会引起误会。大大的不可以!陛下明白?嗯!”溥仪还真不明白,自己还会做了日本跟朝鲜人的皇帝。不过吉冈似乎也言之有理,得要另外找个理由。
这个理由不难找,”我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他说:“自然可以去祭爱新觉罗祖先的陵墓。”
“爱新觉罗的子孙,大大地多;派别的子孙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