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乐享余年(2/4)

我们如了解中国人之如何珍视老年,便能明了为什么中国人都喜倚老卖老,自认为老。第一,照中国的礼貌,只有长者有发言的权利,年轻的人只许静听。所以中国有"少年用耳不用"那句老话。凡有年龄较的人在座时,年轻的人只许洗耳恭听。世人大都喜发言而受人听,因此,在中国必须到相当的年龄才有发言权利这件事,便使人期望早些达到老年,以便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多说几句话。这生活程序之中,人人须循序而,每个人都有同等达到老年的机会,而没有一个人能躐等超前。因此,当一个父亲教训他的儿时,如若祖母走来,那父亲的便须停,谨敬恭听。这时他当然很羡慕那祖母的地位。年老的人能说:"我所走过的桥比你所走过的街还要多几条。"因此,以经验而言,年轻的人在长者面前,没有发言的权利,自只能洗耳恭听,这是很公允的。

度,而赞他好福气。总之所回报的年龄越,则所受到的尊敬越。如答话的已经五六十岁,则问者必低声下气地以晚辈自居,表示极端的尊敬。所以凡是年老的人,如可能的话,都应该到中国去居住。因为在那里哪怕是白发龙钟的乞丐,他讨起饭来也比别人容易些。中年的人常希望快些过他的五十岁生日,得意的商人和官员常大四十岁的生日。但是五十岁生日,即所谓年已半百,更为人所重视。以后每隔十年必一次寿,六十岁的生日比五十岁更快活。七十岁的生日比六十岁更快活。如能八十岁的生日时,更将被人视为得天独厚。颔下留起长须来,是祖父一辈人的特权。没有到这资格的人,例如还没有孙或年龄未过五十者,如若留须,常会被人背后讥笑。因此,年轻的人也都喜学老成持重,抱着和老年人相同的见解。刚从中学毕业的少年书生,已在那里写"青年应知"和"青年应读"等类的文章,并以为父母者的态度而讨论青年的堕落问题了。

我虽然已很熟悉西方的生活,并很明白西方人对于老年的态度,但有时所听见的话仍使我非常诧异,很我的意料。这使我奇异的态度,常有所遇。我曾听见过一位年老的妇人说,她已有几个孙儿女,其中以长孙儿使她受到的最大。她的意思是长孙儿已如此长大,将反映她自己的年龄之。我很明白国人最恨别人说他已老,但我意料不到他们的畏惧心竟会到这个地步。五十岁以下的人大都希望旁人视他为依然年富力,这很在意中。但是一个发已经白的老妇人,在旁人提到她的年龄时尚要顾左右而言他,实在使我觉得于意外。当我在让一位老者先走电梯或公共汽车时,我心中自不免有认为他已老的意思,但我总不敢形之于。有一天遇到这样一件事时,我无意之间说了来,不料那位很尊严的老者于坐下去时,竟会向坐在他下手的太太用着讥笑的气说我:"这年轻的人,竟以为他比我年纪轻的多啊!"

情形太缺乏意识,使我不解其所以然。我很谅解年轻和中年未嫁的女人因为保其青,所以不愿意将年纪告诉旁人。中国女郎达到二十二岁而尚未嫁或定亲时,也常要到一些恐惧。岁月很忍心地就班地消逝,一刻也不肯停留。女人常怕被岁月所遗弃,如在公园晚间园门关时不及去而被关闭在里边一般。因此常有人说,女人一生中最长的一年是二十九岁,直可以延长到三四年之久而依然是二十九岁。但除了这情形以外,隐瞒年龄便属毫无意思。在旁人的光中,人非已老何以能够聪明。年轻的人对于生命婚姻和真有价值的事能知些什么?我很谅解。因为西方生活的整个模型都过于重视青,所以不论男女都不敢将自己的年龄告诉他人。一个年纪四十五岁的女书记,其实很富于力,办事效能很,但是假使她将年龄一旦说破,便将为了不可解的理由被人认为毫无用。无怪她为了要保全饭碗起见,而不能不隐瞒年龄。这生活的模型,和对于青的过于重视,都太缺乏意识,照我看来,竟毫无意义。这情形显然是职业生活所造成,因为我信在敬老上,家胜于公事房。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