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乐享余年(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六 乐享余年

据我的见解,中国的家族制度大概是对老者和幼者的一zhong个别准备的布置。因为童、幼、老三个时期须占到人生岁月之半,所以幼者和老者都应当心使他们过满意的生活。其中幼者虽因不知人事而比较不会自己当心自己,但对于wu质的享用,则其需要不如老者那么shen切。小孩对于wu质供给的缺乏,往往不太有gan觉。所以贫苦人家的孩子常和富家的孩子一样的快乐。他因没有鞋穿而赤脚,但在他未始不是一zhong舒适。而在老者,则赤足便觉得十分难受了。这是因为幼童都较为充满生气。他有时虽也知dao忧虑,但一会儿便会忘却。他不像老者那般并没有钱财观念,他有时也会收藏几张香烟里边的赠品券,但他的目的不是积财,而是想去调换一支气枪。老年的人便与此不同,而去收藏自由公债了。这两zhong收藏举动在意趣上是不能zuo比较的。其理由是:因为幼童不像成人那么受过生活的压迫,他的个人习嗜尚没有形成。他喝咖啡并不一定非某zhong牌子不可,无非是有什么吃什么。他并没有什么zhong族偏见,他的思想和概念都尚没有固定的轨dao。所以老者比幼童更需要他人的帮助,这事好似很奇怪,但其原因则是因为老者的恐惧心较为明显,yu望较为无限制而已。

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已有优视老年人的意识。这zhong意识我以为可以比拟西方的武士jing1神和优视女人习惯。其实这zhong举动也可以称为武士jing1神。孟子所说:"颁白者不负载于dao路矣。"即表示一zhong优良政治的最后目标。孟子又列述世上四zhong最困苦的人为鳏、寡、孤、独。他说,第一第二两zhong应由一zhong政治经济的安排方法使他们男婚女嫁,各将其偶。他对于孤儿的chu1置没有提起,但当时已有养老院的设立,而育婴堂也是各时代都有的。不过人人知dao养老院和育婴堂终不足以替代家ting一般的gan觉,都以为只有家ting能给老年和幼童以一zhong相当满意的供给。小孩子自有父母爱护他们,可毋庸细说。不过晚辈对于长辈的孝养,则正如中国的俗谚"水往低chu1liu"那句话一般,不像长辈爱小辈那么自然,而必须由文化去培植chu来。一个自然人必会爱他的子女,但只有受过文化洗礼的人才会孝养父母,敬爱老年。这个教训到现在已成为大众所公认的原理,并且据有些学者说来,能得孝养父母的机会已成一zhong权利,而为人所渴望的了。父母病的时候未能亲侍汤药,死的时候未能送终,已被中国人视为终shen莫大的遗憾。官员到了五六十岁尚不能迎养父母,于官署中晨昏定省,已被认为犯了一zhongdao德上的罪名,而本人对于亲友和同僚也必要时常设法解释他不能迎养的理由。从前有一个人,因回到家里时父母死了,即不胜悲憾,说了下面这两句话:

树yu静而风不息,子yu养而亲不在。

我们应该可以假定如果人们能过一zhong诗意的生活,他就会拿晚年当zuo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代。他非但不会再畏惧老年,而且反将希望这个时期早些来临,当它是一生中一个最mei好最快乐的时期,而时常来先预备去享受它。我将东西两方的生活拿来zuo比较的时候,觉得两者之间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绝对不相同的实在只有这个对于老年的态度这一点。这态度在东西两方绝对的不同,而且区别分明,毫无折衷调和的余地。两方对于xing,对于女人,对于工作娱乐和成就,在态度上虽是不同,但其不同之chu1都不过是相对的。例如:中国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西方的夫妻关系,gen本上没有什么很大之分别。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此外如对于个人的自由、民主制度、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等等的观念,实在也并没有什么极大的不同之chu1。但对于老年一事的态度,则两方的态度竟绝对的不同,所持的见地竟绝对的相反。这一点在向人询问年龄和说chu自己的年龄时,就可以极明白地看chu来。中国的习惯在拜访生人时,问过尊姓大名之后,接下来必问他贵庚。如对方很谦虚地回说只有二十三或二十八岁,则问者必以"前程远大后福无量"一语去安wei他。但那人如回说已经三十五或三十八岁,则问者便会表现尊敬的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