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什么?我已经说过,是一人生观的观
,是一
应付人生的方法。人生是一
大趣剧,而我们人类仅仅是其中的傀儡,一个人把人生看得太认真,遵守图书馆章程太老实,服从“草地勿准践踏”的标牌太谨饬,常让自己上了当而给长老的同伴笑话。不过笑话是有传染
的,不久他也就变成幽默汉了。
中国人的趣剧的人生观便是如此这般。中国日常语言里便充满了把人生当作戏剧的比喻。如官吏的就职卸任,中国人称之为“上台”“下台”;而人有挟其夸张之计划以来者,谓之“唱
调”吾们实实在在把人生看作戏剧。而此等戏剧表现之
吾人之胃
者常为喜剧,此喜剧或为新宪法草案,或为民权法,或为禁烟局,或为编遣会议。吾们常能愉悦而享受之,但我希望我国人民有一天总得稍为严肃一些才好。幽默,驾乎各
之上,正在毁灭中华民族,中国人所发的欣悦的狂笑,未免太过分了。因为这又是俏
的大笑,只消跟它的气息一
,每朵
情而理想的
,无不立遭枯萎而消逝了!
与此恰恰相对照,吾们可以把教会学校例
,来指
西洋人之缺乏幽默。教会学校几年前碰到了一大尴尬,原来那时接到地方当局的命令,要他们办理登记立案手续,外加要取消圣经课程,还要在大礼堂中央悬挂中山遗像,每逢星期一则照例举行纪念周。中国当局殊不解教会学校何以不能遵守这些简单的条款,而教会学校方面亦殊想不
接受之
,于是乎双方陷
僵局。有几个教会团
曾有停办学校之意,某一个时机,什么事情都可以顺利解决了,只有一位
脑固执的西籍校长真是顽梗而诚实。他拒绝从他的学校章程上取消任何一句字句,那章程盖明定以推行教义为主要目的者,西籍校长意下颇
直率地公开表明宗教课程确为办理学校之重要使命,故迄至今日,某一所教会学校一直未尝登记。这事情真不好办。其实教会学校只要摹仿南京各
长的智慧来遵守一切官厅训令:悬挂一张中山遗像,其余的一切便可算作
照中国式而
行的了。不过恕我无礼,这样办理的学校,将为天晓得学校。
诸如此类之趣剧味的人生观和分辨形式与内容的公式,可以用千千万万不同的方法来表明。数年前,国民政府据中央党
之建议,有一条命令禁止政府各
会在上海租界区内设立办事
,倘真
实行这条命令,于各
长殊
不便,他们在上海置有公馆,又得敲碎许多人的饭碗。南京各
长既不公然反抗中央之命令,亦不呈请重行考虑,或老老实实申述其不便和不可实行之理由。没有一位专业的师爷,其智力技巧足以草拟此类呈文而适合于优良之形式。因为中国官吏定
住居租界区域的这
望,即是不
国。不意眉
一皱,计上心来,想
一个巧妙别致的方法,就把驻沪办事
的招牌换了一块,叫
“贸易
理局”每块招牌的
费只消二十大元,结果使得没有人敲破饭碗,也没有人失面
。这个玩意儿不但
喜了各
长,抑且
喜了颁发这条命令的南京中枢当局。吾们的南京各
长是大幽默家,梁山好汉之
亦然,军阀亦然,中国内战之幽默
,前面早已
代明白。
会,不知要引起怎样更响亮的笑声哩!
此幽默汉的
稽
质结果削弱了中国人办事的严肃态度,上自最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下至微末的葬狗典礼。中国人的丧葬仪式,其
稽
足以雄视全球。中国人上中阶级所用的送葬仪仗就满储
稽资料,你可以看见其中有街
狼顽童排成行列,
肤污秽,而穿着绣
的彩袍,错杂伴随以新式乐队,大奏《前
!基督
兵》(OnwardChristianSoldiers)。如此情形,常被欧
人引为
实,证明中国人的缺乏幽默。其实中国人的送葬仪仗正是中国幽默的十足标记,因为只有欧洲人才把送葬仪仗看得太郑重,太想使它庄严化。庄严的葬仪是中国人所难以想像的。欧洲人的错误是这个样儿:他们把自己先
为主的意识,演绎的断定葬仪应该是庄严的。葬仪宛如嫁娶,应该
闹,应该阔绰,可是怎样也没有理由说它必须庄严。庄严其实只
备于其夸张的服装里,其余的都是形式,而形式是趣剧。直到如今,著者犹不能辨别送葬和婚娶的仪仗二者之间有何区分,如非最后看见了棺材或者是
轿。
中国的幽默,观乎度
稽的送葬仪仗的表现,是存在于外表的形式,与现实的内容无关。一个人倘能赏识中国葬仪的幽默,大概已能读读或好好地翻译中国政治方案了。政治方案和政府宣言是存乎形式的,它们大概系由专门的职员来起草,专司起草职员系宏丽辞藻、堂皇语法的专业者,恰如贳
店之专备婚丧仪仗、灯彩行
以
租为业者,故有见识之中国人士便不当它一回事。倘若外国新闻记者先把送葬彩服的印象放在心上,则他大概不致再误解中国的一切方案宣言,而慢慢地放弃把中国当作不可理解的特异民族的念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