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ldquo;公家rdquo;(3/4)

所谓“双轨制”就是同样一件商品,有两种价格,一种叫计划内价格,一种叫计划外价格。计划内价格比计划外价格便宜很多,因此,谁能搞到计划内的商品,谁就等于白捡到了人民币。

“双轨制”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如果有人能利用特权特批到计划内物资,比如钢铁或煤炭,那么他马上就发财,马上就成为老板。事实上,当时确实就有一些人能够特批到计划内指标,所以就真的发财了,真的成了老板。这些人当然不是一般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的一批有实权的高干的子女。

蒲小元出生在大同,生长在大同,但是她父母或父母的父母都不是高干,所以她没有办法特批到计划内煤炭指标,但是她又决意要跟能源集团建立商业关系,所以她第一批供应给能源集团的煤炭只好按计划外的价格购买,然后用略低的价格再卖给能源集团。不过,这样的赔本买卖只能在特定的时期特殊的情况下偶尔做一次。现在,她的目的达到了,虽然赔了一点钱,但是她终于跟能源集团正式建立了业务关系,并且取得了王天容的信任与好感。现在她要施展她的第二步计划,就是设法搞到计划内指标。

蒲小元虽然不是高干子女,也不是高干子孙,但是她是大同本地人,既然是大同本地人,那么她就能摸到路。当时流行一句话,叫做“鱼有鱼路虾有虾路”“鱼路”是大路,就是直接从中央拿到计划内指标,这对于蒲小元来说比较难办,或者说是根本走不通。“鱼路”走不通还有“虾路”“虾路”就是各产煤地自己都有“自留地”是为支持地方经济服务的。在完成国家计划指标之外,多生产出来的煤就是“自留地”归地方上支配。并且上行下效,地方上也在“自留地”上搞起“小双轨制”蒲小元现在就打“小双轨制”的主意,因为打“小双轨制”的主意属于“虾路”相对容易一些。事实上,上次回来她已经打探出“虾路”来了。这个“虾路”就是她以前的中学老师李必恒。

李必恒严格地说是大同本地的高干子弟,或者说是“小高干子弟”“小高干子弟”李必恒曾经在矿务局子弟中学当过一段时间的语文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过蒲小元的课,但是蒲小元毕竟是文科班学生,而且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考上大学的文科班学生,加上蒲小元自信自己出类拔萃地漂亮,估计这位李老师可能还会记得她。

蒲小元估计得没错,李必恒果然记得她。

李必恒由于是高干子弟,所以早就不当老师了,已经调到矿务局总调度处。仿佛语文老师这类的工作只能是平民百姓的子女做的,如果是高干子女做,哪怕是“小高干子弟”当教师也就等于是受委屈了。受一段时间的委屈没关系,不能长期受委屈。所以,李必恒在蒲小元上大学的时候就从矿子弟中学调到了总调度室。

实践证明,李必恒的调动是正确的,因为当他爸爸从矿务局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他就被提拔为副处长。矿上曾经有人传说这是一种交换,但这种传说肯定不是真实的,至少不全面,因为李必恒后来又当处长了,而李必恒当处长的时候,他爸爸已经退居二线好几年了,拿什么交换?所以,关键还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交换。

李必恒就是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当上矿务局总调度处处长的。

蒲小元去找李必恒的时候,没有说找“李处长”而是说找“李必恒”蒲小元一说是找“李必恒”守大门的马上就变得热情了,不仅直接把蒲小元带进去,而且到了里面马上就通报。

其实蒲小元是说漏嘴了,如果不是说漏嘴,那么至少会叫“李老师”而不会叫“李必恒”因为“李必恒”是她们女同学背后的称呼,当面还是喊“李老师”的。背后称“李必恒”的原因是李必恒其实比他教的学生大不了多少,并且长得眉清目秀,像个书生。蒲小元她们喜欢对比她们大不了多少的眉清目秀的男老师直呼其名。

蒲小元再次见到李必恒的时候,李必恒已经一点没有书生的味道,反倒像个杀猪的,整个人发胖了,脸盘变得贼大,胡子没刮,脸上酒气没退,像是刽子手上刑场之前抢着喝了一碗酒,或者像电影上的大刀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