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破碎地带:南边(10/10)

色列成为新闻热点的机会减少了许多。破碎地带之所以破碎,主要原因是它有保持破碎的必要,以便为大国干涉留下空间。

因为美国支持以色列,在伊斯兰圣地沙特阿拉伯驻军,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了许多穆斯林的敌视。在整个欧亚大陆,最敌视美国存在的是伊斯兰世界。“基地”组织的目标之一就是把美军从沙特阿拉伯赶出去。沙特是伊斯兰世界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所在地,因此在伊斯兰中有特别的号召力。虽然美国已经把在沙特的军事基地迁往迪拜,但对立早已经形成了。

犹太人有权利返回他们祖先的土地,他们也有权力。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更有权利生活在他们的故土上,但可悲的是,他们没有权力,只能四处流落。这两个血缘相近的民族不能相容。巴以冲突是地区性的,有领土争端,也有一神教的千年冲突。在历史上,那个地区与中国一直没有关系。中国没有过向宗教圣地进军,没有经营过殖民地,没有派军队保护石油开采和运输,而且与双方都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中国很难插手中东冲突。因为巴以冲突与中国无关,才成为媒体大事。报道既便宜(抄用西方通讯社的稿件和影像),又安全(离中国很远)。巴以冲突经常掩盖了国内的大事,似乎成了中国人日常最关心的一件事。这是很不正常的。

非洲:欧亚大陆向南的延伸

本书把非洲放在了亚洲这一章,没有单独列为一章。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在地理上,非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非洲与亚洲、欧洲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人们可以经陆地往来,不必像摩西那样穿越红海。一条运河的开凿并不足以切割大陆。其二,北非(撒哈拉以北非洲)与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同属于阿拉伯文化圈。北非的古埃及更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在历史的早期哺育过希腊文明和犹太文明。其三,非洲的大部分地方曾经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许多非洲国家仍然通用法语、英语等欧洲语言,法、英等前宗主国家仍在非洲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其四,目前,非洲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仍很虚弱,而且缺少核心国家,难以结合成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在可预见的未来,非洲仍将是国际政治中被争夺的目标,而非主导者。由此可见,无论在自然地理上还是在政治地理方面,非洲与欧亚大陆都是一体的。非洲与澳大利亚一样,是欧亚大陆向外的延伸部分。

隔开非洲和亚洲的红海是一个狭长的裂谷。苏伊士运河是红海的延长线,把红海连向地中海。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中国海军正式出海执行作战任务是在2009年到索马里外海驱逐海盗,保护往来商船,地点在红海之外的亚丁湾一带。东非是郑和船队曾经到达的地方。在欧洲人绕过好望角到来之前,阿拉伯人、印度人、马来人和中国人就是东非海岸的常客。除了中国相隔较远之外,其余这些人都在印度洋沿岸的国家,经营着繁忙的海上商路。其中一部分商品,如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瓷器等,就是越过印度洋,由阿拉伯人运往欧洲市场。

自古以来,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就像一张蜘蛛网,一圈又一圈,越在内部的圈就越重要。非洲距离中国比较远,对中国的重要性差一些,但绝对不可忽视。这个世界毕竟越来越小了,而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中非之间的距离将被不断拉近。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争夺世界革命的领袖地位时,中国曾经向非洲国家提供过大量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既不考虑经济效益,更不考虑经济回报。因此,在花费了贫穷的中国大笔资金之后,非洲和中国都没有得到明显好处。不过,把中国塑造成第三世界代言人的努力没有完全白费,今天的中国继承了这笔遗产。中国在北京成功组织非洲峰会,证明了中国在非洲被广泛接受。日本和韩国都学习中国举办非洲峰会。作为工业大国,日本和韩国对非洲的自然资源都有很大的需求。东亚对非洲国家的争取已经开始。竞争使非洲有了选择的余地,能够为非洲带来好处。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赤道在这块大陆的地理南北中间线附近经过。非洲也像欧亚、南北美洲大陆一样,北宽而南窄。撒哈拉沙漠在北部,有9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或中国的总面积。沙漠把非洲分割成两部分:一个是撒哈拉以北的区域,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沙漠在东、西、北三面抵达海岸,以北地区只有绿洲和尼罗河沿岸有稠密的人口。另一个是撒哈拉以南的区域,主要居民是黑人,分布着从热带雨林到沙漠两个极端的多种气候带。沙漠南北两部分的地理和文化截然不同。北非历史与欧洲历史搀杂在一起。麦金德说:

欧洲的南界过去和现在都是撒哈拉,而不是地中海;因为正是沙漠才把黑人与白人分开的。《历史的地理枢纽》,59页。

从迦太基和罗马时代开始,地中海南北两岸就争斗不已,互有胜负。它们都曾经长期占领过对岸。现在的北非已经远远落在了对岸的后面。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才是一般所说的非洲。与它和地中海北岸的关系相比,北非与黑非洲的互动在历史上比较少。由于大沙漠的隔绝、不适合农业发展的气候、可驯化动物的缺乏、瘟疫的泛滥等原因,撒哈拉以南地区长期落后于北非和欧亚大陆,其文明和国家形态的发展程度也不如欧洲人到达之前的中南美洲。在殖民时代,撒哈拉以南是受剥削和压迫最深重的地区。那里的国家完全是殖民者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今天非洲的一体化努力包括整个非洲大陆。主要倡导者有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由于非洲各地的种族、文化、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差异,一体化是一个早熟的、过于庞大的计划。北非相近的阿拉伯国家尚不能团结,遑论整个非洲?所以,非洲的一体化应该从区域化开始。非洲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区域性大国,如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它们或许可以成为区域化的倡导者。区域化进程只有区域内的国家才有权力做出安排,也只有较为民主的国家才会积极响应,因为区域化必然要求国家交出部分权力,而独裁者很少主动放弃权力。非洲的民主进程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非洲不会出现有竞争力的区域组织或大国。同时,法国、英国等前宗主国在非洲的干涉意愿和干涉能力将继续下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