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中国的天然边界(9/10)

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和缅甸的北部。750年,南诏杀唐云南太守,归附吐蕃。但是,唐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方镇治所在成都,当时已属前方)韦皋向吐蕃的侧翼发起攻击,数次取胜,减轻了北方的压力。因为韦皋的胜利,西南诸蛮皆服。南诏也在794年与吐蕃绝交,回来与唐结盟,并攻取吐蕃十六城向唐献捷。801年,韦皋全线进军,战线从今四川北部的松潘延续到南部的西昌、盐源,在维州(今四川理县的薛城)大破吐蕃从北方的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调来的救兵,俘获内大相论莽热。四川是中国的大后方,在安史之乱时已经是这样。但四川的西部容易受到西藏方向的入侵。韦皋于805年去世。据记载“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新唐书?韦皋传》。可谓战功卓著。

关于吐蕃的入寇和唐朝的对策,《新唐书》中有总结:

唐兴,四夷有弗率者,皆利兵移之,蹷其牙,犂其廷而后已。惟吐蕃、回鹘号强雄,为中国患最久。赞普遂尽盗河、潢,薄王畿为东境,犯京师,掠近辅,残馘华人。谋夫虓帅,圜视共计,卒不得要领。晚节二姓自亡,而唐亦衰焉。夫外抚内宁,惟圣人不让。玄宗有逸德,而拓地太大,务远功,忽近虞,逆贼一奋,中原封裂,讫二百年不得复完,而至陵夷。然则内先自治,释四夷为外惧,守成之良资也。《新唐书?吐蕃传下》,欧阳修、宋祁。“蹷”通“蹶”仆倒。“馘”(ɡuó),在战斗中割所杀之敌左耳以报功。两位作者反对唐玄宗的扩张政策。

据此,吐蕃实为唐朝的第一大劲敌,其危害还在回鹘之上。吐蕃之害几乎贯穿唐朝始终。在驱赶了吐谷浑之后,吐蕃占据了昔日西戎的地盘。那里在黄河上游。对唐都长安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788年,回纥与吐蕃绝交,改称回鹘,与吐蕃交战。唐朝的这个盟友“至略华人,辱太子,笞杀近臣,求索无倪”《新唐书?回鹘下》。“倪”边。也是一大患。宋朝接受了唐朝及五代的教训,没有军事扩张,内部一直比较安宁和富裕。但宋朝的军力薄弱,依靠向北方王朝进贡维持和平,先后受制于几个北方和西北方的王朝,最终被蒙古灭亡。宋朝之弱实是唐朝之强的反动,因矫枉过正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战争与和平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平衡。

从松赞干布开始,佛教逐渐在西藏传播开来。但由于苯教的抵制,佛教未能被彻底接受。到了朗达玛唐武宗的“会昌灭佛”发生在845年,正好是朗达玛在位期间。这两起时间上非常接近的“灭佛”事件是在佛教发展之后本土宗教的反弹。在吐蕃是苯教,在唐朝是道教。当然,唐武宗“灭佛”还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原因:在王朝的财政困难时期,佛教寺庙占有了太多的财富。在位期间(841-846),佛教遇到了更激烈的反抗。这位赞普支持苯教,毁灭佛法,于是佛教在西藏的前弘期结束。在朗达玛被一位佛教出家人暗杀之后,吐蕃王朝也结束了,藏地进入了动荡的割据时期。又过了大约100年,佛教再次在吐蕃兴盛起来,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佛教这次才被吐蕃人真正接受,驯化了好斗善战的吐蕃人。他们转而期望来世,专注灵魂。从此以后,吐蕃再也没有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青藏高原上的权力向内坍塌,吸引着蒙古游牧民和廓尔喀进军。英国人也加入进来,极力排斥俄国和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影响。吐蕃(明朝时改称为西藏)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的角斗场。

到了10世纪,吐蕃、两宋的疆域及势力都比前朝收缩了。吐蕃仍在分裂之中。双方虽然有很长的共同边界,但往来不多。在元初忽必烈通过八思巴赐给西藏僧人免役的特权。现在的官方观点是,西藏在元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西藏的权力先后为萨迦、噶举和格鲁(改革后的噶当派)三大教派所掌握。三个教派要依靠西藏之外的军事力量(蒙古骑兵)维持统治。在时间上,这三个教派的兴衰与元、明、清三朝的兴替大致相符。

元初,在西藏争权的是萨迦派和噶举派。这两个教派的领袖八思巴八思巴(1235-1280)是萨迦五祖的第五祖。萨迦派领袖位置在昆氏家族内传承。阔端(窝阔台和六皇后乃马真之子,贵由的同父同母弟弟)最早派军进攻吐蕃,因此了解到吐蕃教派林立的状况。1244年,阔端召萨迦四祖萨班(八思巴伯父)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10岁的八思巴跟随前往。在萨班的促成下,西藏归附蒙古。1248年贵由死。1251年,阔端死。在弟弟忽必烈的支持下,蒙哥争得大汗位。自此,蒙古的大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托雷系。蒙哥令忽必烈总理漠南(包括汉地和藏地)军事,其中有阔端的属地。1253年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年19岁。和噶玛拔希噶玛拔希(1204-1283),噶举派之噶玛噶举之黑帽系的领袖,第二世噶玛巴。他以神通广大著称,首创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制度(都松钦巴是追认的第一世噶玛巴)。噶玛噶举是噶举派最大的支系。噶玛拔希与八思巴在同一年见到忽必烈,但噶玛拔希不肯长期停留。他北上传教,后来见到了蒙哥。蒙哥赐给他一顶金边黑帽。这就是黑帽系的由来。1259年蒙哥死后,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位置,噶玛拔希有支持阿里不哥的嫌疑,因此被忽必烈关押在今北京的北海。噶举派支系(四大八小)繁多,却难以形成统一的强势政权。都曾跟随忽必烈,在忽必烈面前争宠。早年间,萨迦派已经与蒙古建立了联系,在西藏有更大的影响。忽必烈最终选择了严肃的学者八思巴,而不是散漫的瑜伽士噶玛拔希。此后萨迦派在西藏独大。忽必烈对西藏的兴趣始于远征大理,他的军队要经过西藏的东部。忽必烈的目的是从侧翼进攻南宋,那时由北向南的战事很不顺利。1251年,蒙哥继蒙古大汗位。次年,蒙哥派弟弟忽必烈征云南,另一个弟弟旭烈兀西征——这是蒙古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蒙古兵遇到南宋的顽强抵抗。1259年,蒙哥率兵久攻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不下,死于城下。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次年又把噶玛拔希逮捕入狱。噶玛拔希被关押和流放了4年。被释放后,他一路传教回到了西藏。

那时,蒙古只有原始的萨满巫术,没有宗教。大汗们能够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召见全真道的教主丘处机。丘处机从山东莱州出发,经撒马尔罕,1222年初夏(5月)在大雪山的八鲁湾在兴都库什山中、喀布尔以北。今阿富汗有帕尔万(八鲁湾,Perwan)省。蒙古灭花剌子模后,该国的王子扎阑丁(Jalalal-Din)逃到阿富汗,在八鲁湾击溃了一支蒙古军队。成吉思汗发兵征讨,1221年11月,在辛头河(印度河)畔追上并歼灭了扎阑丁的军队。但扎阑丁再次逃脱,到了德里苏丹国。当年12月,蒙古派一小支军队进入印度河南边的木尔坦(今巴基斯坦的木尔坦),因天气炎热而很快退回。在地理上,兴都库什山脉属于世界第一级阶梯的边缘。成吉思汗绕了个弯,从另一面登上了这一级,在那里避暑,会见丘处机。见到成吉思汗。在此后的11个月中,两人多次见面。成吉思汗下敕书免去全真道士的赋役。丘处机的徒弟李志常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了这次跋涉和朝见。后来因为李志常等人与佛教高僧辩论失败,全真道失势。忽必烈继承了他爷爷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第一次到中国时,在元廷受到很好的招待。忽必烈派他俩作为元朝的使臣回到意大利,要求教皇派遣100名精通基督教教义和七艺(修辞学、逻辑、文法、算术、天文学、音乐和地理)的传教士来。波罗兄弟返回意大利,见到了新当选的教皇,转达了忽必烈的愿望。他们再次回到远东时,却没有带来传教士,只带来了马可?波罗。蒙哥和忽必烈的母亲是一位基督徒。在元朝,穆斯林和基督徒(景教徒)都有很好的升迁机会。穆斯林遍布中国各地是从元朝开始的。在朝廷上,两大一神教的教徒彼此诋毁,争夺大汗的青睐。

在忽必烈之后,元朝一直保持着对西藏的统治。西藏的最高行政官员由萨迦派的国师向皇帝推荐。帝师有时非常年幼,是一个象征性的职务。伯戴克说:“如此的委任,应该是限制严格的一种政治行为。”伯戴克:《元代西藏史研究》,40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到了明朝,噶举派在西藏的影响超过了萨迦派。噶举派注重隐修和游历,《明史》称之为“游僧”1360年,第四世噶玛巴应元顺帝之召到北京,在北京住了4年。明成祖即位后,召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到南京。得银协巴于1406年(永乐四年)冬到达南京,次年在灵谷寺为明太祖帝后荐福。这是噶玛噶举派领袖唯一一次前往明都。1408年,声望如日中天的宗喀巴也被召进京,但他只派了大弟子前往。他创立的格鲁派有着严密而庞大的组织,将打败噶举派成为西藏最大的教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