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的“远”是为了“近攻”他主张和远方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
攻邻近的国家。战胜邻国之后可以获取土地,无论得多得少都是自己的。范睢以赵国为例。赵国能够独吞中山国,因为它们是邻居,赵国很
大,别的国家不好染指。没有图谋土地的目的,远
近攻就失去了意义。今天可以对“土地”有更广泛的解释,包
各
资源(如石油,但未必是油田)。发动战争一定要有明确目的,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付
,并能够长久维持。一般而言,越是需要别国合作的非分之举,最后分赃所得的利益也就被摊得越
范睢秦时,秦国正在
攻齐国,取刚(今山东宁
)、寿(今山东东平)之地。这两个地方在陶(今山东定陶)陶本来是宋国的城市,在秦之东,中间隔着韩、魏两国。秦国专权的相国穰侯魏冉觊觎陶已久。公元前286年,齐灭宋,也就得到了陶。两年后,五国之师伐齐,燕将乐毅率领燕师攻齐国,秦军乘机拿下陶。后来,陶成为穰侯的封邑,是秦国的一块飞地。秦攻齐之刚、寿,就是穰侯为了扩大他在陶的地盘。穰侯是秦宣太后的异父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起初的封地在穰(今河南邓州),故称穰侯。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卒,范睢已经为秦的丞相,昭襄王把穰侯赶到陶。穰侯
关的时候“关阅其宝
,宝
珍怪多于王室”(《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穰侯死于陶,他的墓碑在南北朝时尚存。公元前254年,魏攻取了秦国孤悬境外的陶郡。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远离政治,经商成为
富。他居住在陶,因号陶朱公。陶能成为商业大都会,原因是地
当时东西和南北的
通要
上。陶是一个内陆大都市。的东北。陶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远离秦国本土,是秦国的一块飞地。秦国
攻齐国的本意在扩大陶的范围。范睢不赞同跨越第二国的领土去
攻第三国,因为即使打了胜仗也得不到土地。他举了齐湣王攻打楚国的例
范睢说的这场战争或许是公元前301年的齐、韩、魏三国的攻楚之战。这一年齐湣王(前301-前284在位)才即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把湣王和他的父亲宣王在位的时间混在一起,因此使湣王即位时间大大提前,前人已多有指正)。齐国的孟尝君那时主张合纵。因为秦昭王的母亲和王后都是楚人,楚怀王与秦昭王结盟,孟尝君第二次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楚将唐蔑(唐昧)被杀。韩、魏得到楚宛(今河南南
)、叶(在今河南叶县西南)以北的土地,因为齐与这一带不接壤,齐国没有收获。关于这场战争,历史记载颇有
,详细分析、辩误,参见杨宽:《战国史》,367-369页。楚国与秦国的联姻和联盟都不可靠。在孟尝君攻楚的同一年,秦乘机接连伐楚。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又约楚怀王结盟。怀王不听屈原等人的劝告,至武关(今陕西商南武关)被扣。另,齐湣王显然不是一个明君。公元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连下七十余城,齐都临淄也不保。湣王被杀,齐国从此一蹶不振…他说,虽然齐国大胜楚国,但因为齐国距离楚国较远,齐国没有从战争中得到好
,反而使韩、魏两个盟国从中渔利。范睢把盟国比作“贼”和“盗”因为在下一次战争中他们可能就是敌人。范睢认为,战争第一重要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其次是占领土地。土地可以生产粮
,养活更多的人加
战争,还可增加国家的防御纵
。帮助别的国家占领土地就是削弱自己。为了避免犯下齐湣王“借贼兵、赍盗粮”的错误,范睢教给秦昭襄王远
近攻之策:
的后方)发起袭击,将打破秦国的“郩函之固”不过,赵国没有足够的骑兵,而使用步兵长途奔袭恐怕仍难以对秦国构成威胁。即使赵武灵王的生命足够长,赵国也不太可能战胜秦国,因为赵军在渡过黄河之后,还要经过河沙地和黄土
原,路途遥远,荒凉崎岖,人烟稀少,在后来许多世纪中,北方的游牧骑兵也难以突破这一带的防守。那里的地形对抵抗者有利,而且秦国在河
内已经修了长城。即使不谈这些因素,赵国的军队也很可能因为远离后方,补给困难而失败。
王不如远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地
燕、赵、齐三国之间,与赵国接壤最多。战国时,中山国国势一度
盛,公元前296年为赵主父(赵武灵王主动退位后的自称)联合齐、燕所灭。这次,齐、燕是“借贼兵、赍盗粮”的,帮助赵国独吞了一个邻近国家。
赵武灵王“师未捷
先死”不
他的军事成就如何,赵武灵王(主父)非常有远见地开始了内地农耕者的骑兵时代。
秦昭襄王(或称秦昭王)即位时年幼,由母亲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掌握国家大权。公元前270年,范睢秦,秦国以范睢为客卿,四年后又以他为丞相。和张仪一样,范睢也是魏人。他是魏大夫须贾的家臣,地位和商鞅在魏国的时候差不多。范睢随同须贾
使齐国。齐襄王知
范睢善辩,就送给他礼
表示敬意。范睢没有破坏外事纪律“辞谢不敢受”然而,须贾知
后大为恼怒,以为范睢向齐国
了国家机密,回国后向魏相魏齐报告。范睢受到严惩,被打断肋骨,折断牙齿。他装死才得以逃脱,后来被秦国的使者带到秦国。秦国虽然很落后,但上上下下注重
纳各国的优秀人
,这是秦国得以统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